征人七月度榆关,貂鼠裁衣尚怯寒。
不信江南今夜月,有人挥扇着冰纨。
《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二首》是元代诗人乃贤创作的两首诗歌,这两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海上赏月的场景以及征人在边塞的孤独与寒冷。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 诗句释义:
- 征人七月度榆关,貂鼠裁衣尚怯寒。(《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二首·其一》)
这句诗描绘了七月十六日晚,一位出征的士兵在经过榆关时的情景,士兵们穿着用貂鼠皮制成的衣物,仍感到寒冷。这里的“度榆关”,可能是指士兵们经过边关,象征着边防的艰苦。而“怯寒”则表达了士兵们在严寒中仍坚守岗位,不畏艰难的精神。
- 不信江南今夜月,有人挥扇著冰纨。(《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二首·其二》)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江南美景的向往与对比当前景象的失望。这里的“挥扇著冰纨”可能指的是有人正在使用冰制的纨扇,暗示着南方的气候比北方更为温暖舒适。
- 译文赏析:
- 楼船留客宴良宵,坐看冰轮出海潮。(《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二首·其一》)
这首诗的第一句描述了楼船上的宴会,士兵们在这里享受夜晚的美好时光。第二句“坐看冰轮出海潮”则描绘了士兵们静坐观赏海上的月亮,仿佛看到了月亮在海潮中升起的景象。这种描绘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真实。
- 征人七月度榆关,貂鼠裁衣尚怯寒。(《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二首·其二》)
这首诗的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士兵的艰苦生活,他们为了国家而远征,即使在寒冷的环境中也不得不穿着貂鼠皮制成的衣物。这种描绘体现了士兵们对国家的忠诚与牺牲。
- 不信江南今夜月,有人挥扇著冰纨。(《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二首·其二》)
这句诗中的“挥扇著冰纨”可能指的是有人正在使用冰制的纨扇,暗示着南方的气候比北方更为温暖舒适。然而,这与诗人的期望相悖,使他感到失望。这种对比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复杂性。
《七月十六夜海上看月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疆士兵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