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广德二年杨栖梧榜进士。本不平者,往来剽盗,善用白弩,巴賨商人苦之,称曰”白跖”。后自知非,折节从学,遂成名。累迁侍御史。湖南崔中丞瓘辟为从事。瓘遇害,继走交、广,扇动哥舒晃跋扈,如蛟龙见血,本质彰矣。居无何,伏诛。初尝为《变律诗》十九首,上广州节度李勉,其文章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故加待之。或曰:”此子羽冀嬖臣,侵败王略,今尚其文,可欤?”勉曰:”汉策载蒯通说辞,皇史录祖君檄草,此大容细者。善恶必书,《春秋》至训;明言不废,孔子格谈。涣其庶乎,岂但存雕虫小技,亦以深惩贼子也。”时以为名言。杜甫有与赠答之诗,今悉传。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涣(Huàn),广德二年杨栖梧榜进士。
本不平者,往来剽盗,善用白弩,巴賨商人苦之,称曰“白跖”。
- 本不平者:本来是怀有正义感的人。
- 往来剽盗:到处劫掠。
- 善用白弩:擅长使用白色的强弩。
- 巴賨商人苦之,称曰“白跖”:巴蜀一带的商人因为盗贼经常来而苦恼,称他为“白跖”。
- 后自知非,折节从学,遂成名。
- 后自知非: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折节从学,遂成名:改变了以前的行为,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有名的人。
- 累迁侍御史,湖南崔中丞瓘辟为从事。
- 累迁侍御史:多次升迁,担任侍御史。
- 湖南崔中丞瓘辟为从事:湖南的崔中丞邀请他担任自己的下属。
- 瓘遇害,走交、广,扇动哥舒晃跋扈,如蛟龙见血,本质彰矣。
- 瓘遇害,走交、广:崔中丞被杀,他逃到了交州和广州一带。
- 扇动哥舒晃跋扈,如蛟龙见血,本质彰矣:煽动哥舒晃作乱,就像蛟龙看到鲜血一样,他的本性暴露无遗。
- 居无何,伏诛。
- 居无何:不久之后。
- 伏诛:被处决。
- 初尝为《变律诗》十九首,上广州节度李勉。
- 初尝为《变律诗》十九首:最初尝试写《变律诗》十九首。
- 上广州节度李勉:献给广州节度使李勉。
- 其文章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故加待之。
- 其文章长于讽刺:他的诗歌擅长讽刺。
- 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故加待之:还有像陈拾遗一样只留下一点点痕迹,因此受到特别的对待。
- 或曰:”此子羽冀嬖臣,侵败王略,今尚其文,可欤?”。
- 或曰:”此子羽冀嬖臣,侵败王略,今尚其文,可欤?”:有人说他是皇帝宠臣,破坏了国家的政策。
- 勉曰:”汉策载蒯通说辞,皇史录祖君檄草,此大容细者。善恶必书,《春秋》至训;明言不废,孔子格谈。涣其庶乎,岂但存雕虫小技,亦以深惩贼子也。”。
- 勉曰:”汉策载蒯通说辞,皇史录祖君檄草,此大容细者。善恶必书,《春秋》至训;明言不废,孔子格谈。涣其庶乎,岂但存雕虫小技,亦以深惩贼子也。”:勉回答说:“历史上记载了蒯通的言论和祖君的檄文,这是对大事的处理。善恶必记,《春秋》就是最好的教训;明确表达,孔子也会赞同。苏涣这样做,不仅仅是保存雕虫小技,也是对贼子进行深刻的惩罚。”
对于杜甫与苏涣的友情以及苏涣的诗歌特点也有相应的赏析:
杜甫曾赠给苏涣诗,表达了对他的欣赏和敬仰之情。杜甫赞赏苏涣的才华,认为他的作品质朴刚劲,充满愤世嫉恶之情。杜甫的赠诗不仅体现了他对苏涣的尊重,也反映了杜甫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