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和,字子同,婺州人。初名龟龄,诏改之。十六擢明经,尝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以亲丧辞去,不复仕。居江湖,性迈不束,自称”烟波钓徒”。撰《玄真子》二卷,又为号焉。兄鹤龄恐其遁世,为筑室越州东郭,茅茨数椽,花竹掩映,尝豹席棕屩,沿溪垂钓,每不投饵,志不在鱼也。观察使陈少游频往候问。帝尝赐奴、婢各一人,志和配为夫妇,号渔童、樵青。
与陆羽尝为颜平原食客。平原初来刺湖州,志和造谒,颜请以舟敝,欲为更之,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足矣。”善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就,曲尽天真。自撰《渔歌》,便复画之。兴趣高远,人不能及。宪宗闻之,诏写真求访,并其歌诗,不能致。
后传一旦忽乘云鹤而去。李德裕称以为”渔父贤而名隐,鸱夷智而功高,未若玄真隐而名彰,方而无事,不穷而达,其严光之比欤”。
志和,字子同,婺州人。初名龟龄,诏改之。十六擢明经,尝以策干肃宗,特见赏重,命待诏翰林。以亲丧辞去,不复仕。居江湖,性迈不束,自称”烟波钓徒”。撰《玄真子》二卷,又为号焉。
译文: 志和,字子同,是婺州人。最初名叫龟龄,后来被更改。十六岁考取明经科,曾向肃宗献策,被特别赏识并重视,被命令在翰林院等待诏令。因为父亲的丧事而辞职,不再做官。他居住在江湖,性情高傲不受拘束,自称为“烟波钓徒”。撰写了《玄真子》两卷,也以此作为自己的名字。
注释: 1. “婺州”:古代地名,今中国浙江省金华市一带。2. “初名龟龄”:志和的原名是龟龄。3. “十六擢明经”:志和十六岁时考取了明经科。4. “曾以策干肃宗”:指志和曾经向唐肃宗献上对策。5. “特见赏重”:被特别地受到赏识和重视。6. “命待诏翰林”:被命令在翰林院等待皇帝的命令进行工作。7. “以亲丧辞去”:因父亲去世而辞职。8. “居江湖”:居住在江湖之间,即隐居在江河湖海之上。9. “性迈不束”:性情高傲不受拘束。10. “自撰《玄真子》二卷”:自己编写了《玄真子》两卷。11. “配为夫妇”:配偶是渔童和樵青。12. “善画山水”:擅长画山水。13. “酒酣或击鼓吹笛”:喝酒时会敲鼓吹笛子。14. “舐笔辄就”:蘸着笔就画画。15. “兴趣高远”:兴趣非常高远。16. “不能致”:无法得到。17. “后传一旦忽乘云鹤而去”:后来突然乘着云鹤离去。18. “方而无事”:方正而没有事。19. “不穷而达”:不穷困但达到了目的。20. “其严光之比欤”:这就像是严光一样。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张志和的生平和他的作品以及他的性格特点。张志和,字子同,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他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作以山水田园为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使他成为后世文人墨客仰慕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