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扮老夫人上]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个小女,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一个小厮儿,唤做欢郎。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乃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家,血泪洒杜鹃红。
【诗句】
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
【译文】
丈夫在京师的官运已到尽头,我们母子俩现在孤苦无依,生活困顿;因此他的灵柩寄放在梵王宫。
【注释】
- 夫主京师:指丈夫在京师担任官职,但最终命运终结。
- 禄命终:指官运已尽,无法继续升迁。
- 子母孤孀:指自己和儿子、母亲三人,都成为了寡妇。
- 途路穷:形容生活贫困,无法自给,四处漂泊。
- 旅榇在梵王宫:意指丈夫的灵柩被寄放在梵王宫中。
【赏析】
这首《西厢记·第一本·楔子》通过老夫人的视角,展现了她对亡夫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家庭现状的无奈感受。诗中的“夫主京师禄命终”一句,既反映了主人公的丈夫因官场失势而命运终结,也表达了主人公对这段仕途生涯的不舍与哀伤。而接下来“子母孤孀途路穷”则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作为寡妇后,与儿子一起在外地艰难度日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她们母子俩的无助与辛酸。最后,“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一句,则揭示了由于种种原因,主人公的丈夫灵柩暂时停留在远方的梵王宫,暗示了她们母子俩未来可能还要面对的分离之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生活体验,展现了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及她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