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厮儿]早是那脸儿上扑堆着可憎,那堪那心儿里埋没着聪明。他把那新诗和得忒应声,一字字,诉衷情,堪听。
[圣药王]那语句清,音律轻,小名儿不枉了唤做莺莺。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我撞出去,看他说甚么。
[麻郎儿]我拽起罗衫欲行,[旦做见科]他陪着笑脸儿相迎。[红云]姐姐,有人,咱家去来,怕夫人嗔着。[莺回顾下][末唱]不做美的红娘太浅情,便做道“谨依来命”。
[幺篇]我忽听、一声、猛惊。原来是扑刺刺宿鸟飞腾,颤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
小姐,你去了呵,那里发付小生!
[络丝娘]空撇下碧澄澄苍苔露,明皎皎花筛月影。白日凄凉枉耽病,今夜把相思再整。
[东原乐]帘垂下,户已扃,却才个悄悄相问,他那里低低应,月朗风清恰二更,厮榽幸:他无缘,小生薄命。

【诗句】

  1. “早是那脸儿上扑堆着可憎,那堪那心儿里埋没着聪明。” —— 此句描述了莺莺(女主角)的外貌和内心情感的矛盾和冲突。
  • “可憎”:形容莺莺的面容或神态令人不悦。
  • “埋没”:指莺莺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但外表却无法完全展现出来。
  1. “他把那新诗和得忒应声,一字字,诉衷情,堪听。” —— 描述了莺莺与红娘之间的诗歌交流。
  • “新诗”:指莺莺的新作诗歌。
  • “和得忒应声”:指莺莺对红娘所写诗歌的回应非常贴切,仿佛是专为她而写的。
  1. “那语句清,音律轻,小名儿不枉了唤做莺莺。” —— 赞美了莺莺的诗歌艺术。
  • “语句清”:指诗歌的语言清晰明了。
  • “音律轻”:指诗歌的节奏轻松愉悦。
  • “小名儿不枉了唤做莺莺”:暗示莺莺的名字与她的诗歌才华相匹配。
  1. “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 —— 表达了红娘与莺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默契。
  • “厮觑定”:指两人亲密无间,互相凝视。
  • “隔墙儿酬和”:指他们通过诗歌进行交流,不受外界干扰。
  1. “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 这句话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珍视的情感。
  • “惺惺”:指彼此相似或志同道合的人。
  • “自古惜惺惺”:自古以来,那些能够理解并珍惜彼此的人,都会被珍视。
  1. “我拽起罗衫欲行,[旦做见科]他陪着笑脸儿相迎。” —— 描述了莺莺发现红娘在等待自己时的惊喜之情。
  • “拽起罗衫欲行”:指莺莺准备离开。
  • “陪着笑脸儿相迎”:指红娘微笑着迎接自己。
  1. “不做美的红娘太浅情,便做道’谨依来命’。” —— 表达了红娘对莺莺深情而忠诚的态度。
  • “不做美的”:形容词语,指红娘虽然美丽,但她的感情并不肤浅。
  • “谨依来命”:指红娘尊重并遵守莺莺的意愿。
  1. “我忽听、一声、猛惊。原来是扑刺刺宿鸟飞腾,颤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小姐,你去了呵,那里发付小生!” —— 描述了莺莺离开后的场景以及红娘的失落心情。
  • “忽听、一声”:指听到莺莺的声音。
  • “扑刺刺宿鸟飞腾”:形容鸟儿飞翔的声音。
  • “颤巍巍花梢弄影”:描写花梢随风摇曳的景象。
  • “乱纷纷落红满径”:指地上落满了花瓣。
    你去了呵,那里发付小生!”:表达了红娘对莺莺离去的不舍和遗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