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月初上,照我东床明。
我心本无事,展转寐不成。
仰观乌鹊飞,俯听蛩螀鸣。
念适从何来,衣食非素营。
三年然后归,儿女各长成。
婚嫁愿早毕,吾其师向平。
【注释】
夜半:半夜。月:月亮。中夜:半夜时分。月初上:指新月初升。东床:古人称自己的儿子为“东床”,此处借指自己的孩子。
展转寐不成:辗转难眠,不能入睡。展转:翻身或翻来覆去。
乌鹊:乌鸦。
向平:汉末人向子期,隐居不仕,常在田间行走,自称“吾家贫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归隐后所作。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富贵无常的感叹。
首二句写月出时所见。月出,即新月初升,天色还黑。但诗人却从月上看到“东床”(自己孩子)已睡熟了,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景象呵!“照我”一句,既写出了月色之明,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欣慰与喜悦。
三、四句转入自省。诗人说:“我心本无事,展转寐不成。”意思是说:我的心本来没有什么事,为什么辗转难眠呢?其实,这正是诗人内心矛盾的表现。他虽然有心事,但并不十分烦忧,所以才能安卧入梦。
接下来五、六句写夜半时的所感所想。诗人仰观天上的飞鸟,俯听地上的蛩声,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与处境不佳的人一样,都来自偶然,而他们的衣食又是靠不住的。
七至八句抒发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他说:“念适从何来,衣食非素营。”原来他之所以能安居乐业地生活,是因为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他想及早地结束这种生活,归隐山林,过一种清贫的生活。最后两句写自己的愿望,希望像汉代向子期一样,过着清闲的生活。
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通过描写诗人深夜仰望天空所见所闻,以及由此生发的种种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悟,也流露出诗人对清静无为的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