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游庾公楼,俯仰三十载。
触目昔人非,惟有庐山在。
巴峡挟洞庭,彭蠡注沧海。
奔涛何时休,故道终不改。
扁舟事如昨,缁鬓忽已皠。
俗隘路方棘,体病气未馁。
春尽困旅琐,此意果谁待。
欲见湘南人,问之以兰茝。
川途恐寇暴,徒御鲜资贿。
危肠日九回,山茹且归采。
薄游叹
薄游庾公楼,俯仰三十载。
触目昔人非,惟有庐山在。
巴峡挟洞庭,彭蠡注沧海。
奔涛何时休,故道终不改。
扁舟事如昨,缁鬓忽已皠。
俗隘路方棘,体病气未馁。
春尽困旅琐,此意果谁待。
欲见湘南人,问之以兰茝。
川途恐寇暴,徒御鲜资贿。
危肠日九回,山茹且归采。
注释:
薄游:轻率地游览。
薄游庾公楼:即登临江陵的庾亮楼(也称桓玄楼)。庾亮曾在此楼作《金谷诗序》并有“登阳新矶”诗;庾翼也曾在此楼题名“桓玄楼”。
俯仰:回顾,自视。三十载:三十年。
触目昔人非:所见皆非昔时之人。指自己年华老去,物是人非。
唯有:只有。
庐山:在今江西星子县南,因周武王封子虞于庐为“庐江”,故称。
巴峡:指三峡之一。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水势汹涌澎湃,称为“彭蠡”。
奔涛何时休:长江水势湍急,不知哪天才能停歇。
故道:旧道。这里指从江陵到长沙的路。
缁鬓:黑色鬓发。这里指头发花白。
皠:同“鬓”。
俗隘路方棘:世俗狭窄,道路艰难险阻。
体病气未馁:身体有病,但精神不衰。
困旅琐:旅途困顿烦琐。
此意:此处之意。
湘南人:指杜甫的朋友崔明府。《唐史·崔祐甫传》:“祐甫性沉静简重,而能以宽厚得士。”他曾任湖南观察使,杜甫曾寄诗给崔明府,希望他能引荐自己进入仕途。
问之以兰茝:向崔明府询问自己的近况,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和引荐。
寇暴:寇乱、劫掠。
徒御:随行的人马。
危肠日九回:《后汉书·王充传》:“日中车驾至长安,还到渭阳亭,顾谓充曰:‘我知杜卿有形不得入,无形不得出也。’”李贤注:“言忧念之深,日夜不忘。”这里借指自己忧虑重重,不能忘怀。
山茹:山菜。
山茹且归采:山菜也要采集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流寓江陵时所作,反映了他在流落异乡时的感慨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友人的思念和渴望得到援助的心情。
开头两句写登上庾亮楼的所见所闻。作者感叹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过去三十年了。这两句既点明了题中的“薄游”二字,又暗含着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接下来两句,诗人转而抒发感慨:如今所见之人都不再是过去的那些人了。这两句既是对自己人生沧桑变化的直接写照,也是对当时世态人情的深刻讽刺。
中间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前一句写自己身在异乡,只能遥望着家乡的山水景色。后三句则描绘了自己身处异乡的艰辛处境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其中“惟有庐山在”一句更是点明了诗人心中的孤独感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展望与期望。诗人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前行,不被世俗所困扰。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得到朋友的帮助和引荐,以便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深刻的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