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羹厚于菜,入市贱如泥。
敢为此暴殄,只为不思惟。
昔在燧人前,真风犹未漓。
人间珠抵鹊,天下凤为鸡。
南方即此宝,南人独尔迷。
朝吟渊明菊,夜诵首阳薇。
悠悠今古人,无复知德希。

【注释】

笋 其一:笋,即竹笋。笋作羹比菜味浓,入市价钱贱如泥。敢为此暴殄(tiǎn),只为不思惟(wéi)。

昔在燧人前,真风犹未漓(li)。

人间珠抵鹊,天下凤为鸡。

南方即此宝,南人独尔迷(mí)。

朝吟渊明菊,夜诵首阳薇(huī)。

悠悠今古人,无复知德希。

【译文】

竹笋做汤味道比蔬菜还浓,进入市场却贱得如同泥土。

敢这样糟蹋这宝贵的竹笋,只是由于不思考的缘故。

从前燧人氏以前的时代,真气盛行而风气清明。

人间的珍珠抵不上鹊的羽毛,天上的凤凰不如地上的家禽。

南方就有这样的珍宝,但南方的人却对此迷惑不解。

早晨吟咏陶渊明菊花诗,夜间诵读苏武首阳山薇草赋。

如今的人啊,只知道追求功名利禄,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德行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赞美竹笋的美好,抒发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

全诗以“笋”为主干,通过对竹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认为,竹笋虽然只是普通的食材,但是其价值却远远高于其他的食物。这是因为竹笋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能够给人带来美味和健康。然而,当竹笋被人们当作普通的食材来食用时,它的价值却被贬低到了尘土一般的地步。

诗人进一步指出,这种对竹笋的糟蹋行为并不是因为竹笋本身有什么不好之处,而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竹笋的真正价值。他们只看到了竹笋的外表,却忽略了它的内质。就像燧人氏之前的时代一样,人们的精神世界清明而高尚。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却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潭之中,忘记了真正的道德和理想。

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的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那些表面的东西。因此,他呼吁人们要珍惜眼前的资源,不要为了追求名利而浪费掉宝贵的资源。

这首诗通过对竹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认为,只有真正懂得珍惜和利用资源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