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树翻香满洞春,一声长笛隔花闻。
似嫌燕语莺吟碎,暖喷宫音遏梦云。
【解析】
1.《庚辰岁人日前一日书梦中所见》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八句,前四句描绘梦境,后四句抒写诗人的感受与想象。“碧树翻香”一句写景,突出春天的特点;“一声长笛”两句写声,突出音乐之美妙;“似嫌燕语莺吟碎”三句写意,突出音乐之美,以及它给诗人带来的美好感受和想象。
2.本诗的译文是:满眼翠绿的树林里弥漫着阵阵花香,隔花听到一声悠扬的笛声。
3.“似嫌燕语莺吟碎”,意思是说那声音仿佛是怕燕子的细语、黄莺的啼鸣太琐碎,所以用乐声加以制止。这里的“似嫌”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和对自然景物的欣赏之情。“暖喷宫音遏梦云”,意思是说那音乐的温暖如泉水喷涌,使梦境中的天空都为之颤动,以至于连做梦的人也感到惊讶。“宫音”一词形容音乐的美妙动听,“遏梦云”则形容音乐之美令人陶醉。
【答案】
碧树翻香满洞春,一声长笛隔花闻。
似嫌燕语莺吟碎,暖喷宫音遏梦云。
赏析:
首联描写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碧树”“翻香”点出春色满园的意境,渲染出春天的气息。“春”字是全诗的核心,也是诗人感情的寄托,它统摄全诗,将其他景物都纳入其中,构成一个整体的艺术境界。
次联描写了诗人在梦中听到的美妙的音乐。“长笛”是乐曲中最具有特色的乐器,它在民间传说中常常是仙家所独有的乐器。这里用“隔花闻”来表现笛声飘荡于林间,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这一句既交代了时间(庚辰岁人日前一日),又写出了地点(梦中)。
颈联是诗人由梦中的听觉转入梦中的画面。“燕语”是春日里常有的自然景象,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以欢乐和希望。“莺吟”则是人们喜爱的鸟儿,它们欢快的叫声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然而诗人却觉得这声音过于琐碎,因而想用音乐来制止它们,从而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自然的珍视。“似嫌”“暖喷”两个词语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春天的喜爱。
尾联是对梦境的描绘,也是对现实的反思。诗人认为梦境中的美景如同仙境一般,令人陶醉。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在做梦,因为现实中的美景竟然如此迷人。这一部分既是对梦境的描绘,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它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种种美好时光,也让人感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梦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