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旌旗拂弩台,城中车马践尘埃。
江湖浩荡鱼龙伏,日月萧条雁鹜哀。
白发星星催老去,黄花朵朵向谁开。
秋来频起登高兴,时向溪桥一举杯。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
城上旌旗拂弩台:在城楼上,飘扬着军旗,这是用来驱除邪恶的(“拂”通“拂”),也象征着军队。
城中车马践尘埃:城外的车马来来往往,践踏了道路,使尘土飞扬起来。
江湖浩荡鱼龙伏:江水湖面广阔无边,鱼儿、龙都藏起来了,这里暗指朝廷对藩镇势力的打压。
日月萧条雁鹜哀:天边太阳月亮都显得暗淡无光,大雁、野鸭在凄惨地鸣叫,这是指朝政腐败,国家将走向衰落。
白发星星催老去:白发增多,岁月催人老去,暗示作者已经年老。
黄花朵朵向谁开:菊花盛开,但没有人欣赏,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秋来频起登高兴:秋季到来的时候,我常常登上高台,观赏美景。
时向溪桥一杯酒:时常来到溪边的小桥上,独自饮酒消愁。
赏析:
《九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国事的感慨,表现了一种壮志难酬的情怀。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一句“城上旌旗拂弩台”,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战争景象。在这里,“城上旌旗”象征了军队的强大和威严,而“弩台”则象征着战争即将来临的氛围。第二句“城中车马践尘埃”,进一步展现了战前的紧张气氛。这里的“车马”代表着繁华的城市生活,而“尘埃”则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第三句“江湖浩荡鱼龙伏”,则从侧面反映了战前的宁静和和谐。这里的“鱼龙”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它们的潜伏暗示了战争可能带来的威胁。而“浩荡”则形容了这种威胁的严重程度。第四句“日月萧条雁鹜哀”,则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战争带来的影响。这里的“日月”代表着天地万物,而“萧条”则形容了它们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最后一句“白发星星催老去,黄花朵朵向谁开”,则是作者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这里的“白发”代表了岁月的痕迹,而“星星”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最后一句“秋来频起登高兴,时向溪桥一举杯”,则表现了诗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喜欢登高远望和饮酒解忧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