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久已却肥甘,蔬笋萧然对客谈。
风雨空过一百六,莺花又负几重三。
麦黄满地家家饭,桑绿如云处处蚕。
何幸时平田里乐,与君耕凿老江南。
注释:
近段时间以来,我已经很少吃肥甘厚味的食物了,现在与客人谈论起来,都是关于蔬菜、笋子等清淡之物。
雨水和风一起吹过,已经一百零六天了,莺花又辜负了几个重阳节。
麦子黄了,家家户户都吃上了饭,蚕桑的绿叶像云彩那样覆盖着大地。
多亏现在时世太平,田园里的生活很快乐,能和你一起在江南地区种田耕作,真是太好了。
赏析:
上巳日徐兰玉访予溪上赋赠
近来久已却肥甘,蔬笋萧然对客谈。
风雨空过一百六,莺花又负几重三。
麦黄满地家家饭,桑绿如云处处蚕。
何幸时平田里乐,与君耕凿老江南。
【注释】
①上巳:农历二月二日,古代以“二”为中正之数,称“两”;又因这一天天气转暖,草木萌发,故称“阳”。《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章帝以二月上巳赐群臣宴。” 唐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宋苏轼《有美堂暴雨》:“上巳乘春雨,清尊亦足欢。”“游春”即“踏春”之意。
②萧然:形容萧条冷落的样子。
③百六:指立春后的第七个戊日。 《史记.律书》:“律六十为一周期,黄钟为律,十二律各六十,凡六十律而复返。……自甲子加闰余为甲寅,积七十六周而为百六也,谓之大尽。”后因以“百六”指立春后的第七个庚日。《晋书.石勒传》记载:“吾今欲西归,百六日行,则去家远矣。”
④莺花:这里代指南方的春景,暗用杜牧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的意思。
⑤麦黄:指麦子成熟。
⑥桑绿:指桑叶变绿。
⑦时平:时局安定,天下无事。
⑧江南:指南方地区。
译文:
近来很长时间以来,我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肥甘的食物了,现在与我客人在一起,都是些清淡无油的食物来谈笑。
雨水和风一起吹过了,已经有一百零六天了,但是南方的春天依然没有到来。
田野里的麦子都已经成熟了,家家户户都在吃饭,而且桑叶绿得象一片云一样覆盖着大地。
我很庆幸现在国家安定、社会太平,所以才能在这样的田园里享受这样的快乐生活,和你一起耕种劳作,度过美好的岁月。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徐渭在上巳日拜访友人时作的一首酬赠诗。上巳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人以立春后第七个庚日为上巳,这个节日主要是用来进行祭祀活动,并顺便赏玩春天的风景。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上巳节的景色和感受,抒发了自己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好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
首句“近来久已却肥甘”,诗人开篇就直陈自己对于美食的厌恶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显得直白而又真实。接着诗人转向自然景象的描述,用“蔬笋萧然对客谈”来形容自己在上巳节这天,与朋友一同品茗聊天的情景。这里的“蔬笋”指的是素食,而“萧然”则是形容其萧条冷落的样子。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还暗示了他对世俗繁华的超然。
诗人转而描绘了自然景观。“风雨空过一百六,莺花又负几重三。”这句话中,诗人运用数字“一百六”来强调时间的流逝之快,同时以“莺花”代指南方的春景。这里的“莺花”既是指春天的象征,也暗含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然而,由于“风雨空过”,使得春天迟迟未能到来,诗人因此感慨不已。
最后两句“麦黄满地家家饭,桑绿如云处处蚕。”进一步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描述了田野里成熟的麦子铺满了大地,家家户户都能吃到美味的饮食;而桑树叶子绿得如同云朵一般,到处都是养蚕的人。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面,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于这种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融入了对于时事的看法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赞赏,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