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仙之癯,吴语特高古。
贡公冠峨峨,江左文中虎。
三年不通问,俱作泉下土。
忽开松溪卷,如对二君语。
廉蔺千载人,凛凛鸾鹄举。
尘网朱丝弦,欲拂为谁鼓。
陈三固无恙,千里隔桐浦。
掩卷归松君,梅花暮江雨。
【题解】
此为一首酬答诗,酬答的对象不详。据诗中“忽开松溪卷,如对二君语”句看,可能是酬答友人的赠诗。仇池仙,名仇氏,是东晋时人,以清操高节闻名于世,曾隐居在今安徽泾县一带。此诗当是诗人酬答仇氏的作品。
【注释】
- 《题松溪卷》:这是一首答谢仇池仙(仇氏)的诗。仇池仙字仇氏,晋代人,因清正廉明,不慕荣利而隐居。他与陶渊明齐名,后人称他们为“二君”。仇氏曾作《松溪赋》自述:“余居松之溪上,年五十矣。尝游江左,见一石壁立,上有松树一株。其下有水出焉,流贯山腹,名曰松溪。”后因事得罪,被罢官归家,故仇氏又号“归去来”。
- 《松溪赋》:仇池仙曾作《松溪赋》,文末说:“余既归老松溪之上,乃作此赋。”
- 《归去来》:仇池仙号“归去来”,意即归隐山林。
- 《廉蔺》: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中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不忍为此态也”等诗句,其中“余”指屈原自己,“忍”指能忍,意为能忍耐。后来人们便常用“廉蔺”比喻能忍受艰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品德,也指廉洁之士。
- 《鸾鹄》:传说古代有一种叫“鸾鹄”的神鸟,羽毛洁白,歌声优美。这里用它比喻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 《千载》:千载,一千年。古人认为千年为一劫。这里用来表示时间久远。
- 《尘网》:世俗的名利场。
- 《朱丝弦》:古琴的统称,这里指琴。
- 《陈三》:作者的朋友陈某。
- 《桐浦》:在浙江桐乡,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的故乡。
【赏析】
这首酬答诗是酬答仇池仙的。仇池仙字仇氏,东晋人,因清正廉明,不慕荣利而隐居。他曾作《松溪赋》自述:“余居松之溪上,年五十矣。尝游江左,见一石壁立,上有松树一株。其下有水出焉,流贯山腹,名曰松溪。”后因事得罪,被罢官归家,故仇氏又号“归去来”。这首诗大概是诗人酬谢仇池仙的。
首联“仇池仙之癯,吴语特高古”,起笔点明酬答对象的身份及自己的身分。仇池仙字仇氏,东晋时人,因清正廉明,不慕荣利而隐居。他的诗语言高古。诗人说自己“廉蔺千载人”,意谓自己能像廉蔺那样,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千古流传的美谈。
颔联“贡公冠峨峨,江左文中虎”,写酬答对象的身份和才能。仇池仙曾在江左担任过重要职务,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人送外号“文中虎”。这一句赞美仇池仙的文才很高,堪比古代的名臣。
颈联“三年不通问,俱作泉下土”,“通问”指通信问候。仇池仙与诗人三年没有书信来往,现在都成了地下的亡魂。这一句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忽开松溪卷,如对二君语”,意思是:突然打开了仇池仙寄来的书简,好像在和两个朋友说话一样。仇池仙的来信仿佛成了两位知己的对话。
尾联“廉蔺千载人,凛凛鸾鹄举”,“廉蔺”指廉洁之士,“凛凛”形容威严的样子,“鸾鹄”指神鸟凤凰的一种,此处指贤德之人。这一句称赞仇池仙的贤德高洁,如同鸾鹄一般。
全诗通过酬答信的形式抒发了对仇池仙的怀念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