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屯一川云,碧立万竿玉。
使身处其间,咫尺不见竹。
何如居其外,对此心肃肃。
如交众君子,不谄亦不渎。
直以正吾邪,清以医我俗。
久而与之化,不待三熏沐。
吾闻卫武公,盛德配猗绿。
千载犹可师,为君赋淇澳。
【注释】
翠:青绿色。屯(Tun):聚集,聚积。碧:形容绿的颜色深而鲜明。立:矗立。万竿:许多根竿。玉:形容竹叶像美玉一样晶莹剔透。
使:假使或如果。咫尺不见竹:意即即使身在竹林之中也看不到成排的竹子。咫尺,形容距离很近。不见竹,指看不见成排的竹子。
何如居其外:意即不如住在竹林之外。如,代词,犹云“如同”。居,居住。外,外部,这里指竹林之外。
对此心肃肃:指面对这一片青翠的竹林时的心情。
交众君子:意即与众多品德高尚的人交往。
不谄亦不渎:意即不会阿谀奉承也不会轻慢无礼。
直以正吾邪:意即正直地纠正自己的缺点、过错等不正之处。
清以医我俗:意即用清新的作风来改变我的世俗陋习和不良习惯。
久而与之化:意即时间久了就会受到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与,受。之,指卫武公的德政。化,指影响、感化。
三熏沐:语出《论语·乡党》,意思是多次洗头洗澡。比喻多次受教育。
卫武公:春秋时期卫国的一位国君,名姬赤,是孔子的老师。他的德行很高,被人们称颂为有“猗绿”(一种美玉)那样美好的德行。
猗绿:美玉。这里借指卫武公的美好德行。
千载:一千年。师,效法,学习。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言志诗,诗人通过对竹林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卫武公美好德行的仰慕之情。全诗分为四层:首二句写竹林之美,后二句写身处其中之难,再二句写远离其外之宜,末二句写通过接触而受到感化的过程。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