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宁资贤辅,持危巩圣图。
万邦通禹贡,九德协皋谟。
师出宜无敌,城降戒不屠。
老臣空有策,何计彻神都。
【注释】:1.送王都事度海入京:送给王都事渡海入京。王都事,官名,为皇帝出使外国的特使。2.其四:第一、二、三首的次章,这里指第四首。3.当宁:当朝宰相。4.资贤辅:依靠贤能辅弼大臣。5.持危巩圣图:保持国家稳定,巩固帝王大业。6.万邦通禹贡:天下诸侯都来进献贡物。7.九德协皋谟:九州百姓都能遵守尧帝的《皋陶谟》。8.师出宜无敌:出兵作战应当所向无敌。9.城降戒不屠:敌军投降了,不要屠杀。10.老臣空有策:我老臣只能空怀壮志。11.何计彻神都:用什么方法能消除这场灾祸?12.神都:京城长安,这里代指安禄山的叛乱之地。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边将们的英雄行为,抒发了他们渴望收复失地、解除国难的爱国热情。全篇洋溢着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首联“当宁资贤辅,持危巩圣图”写朝廷倚重贤才辅佐大臣,以维护国家的安定,巩固帝王的基业。这一句既点明题旨,又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
颔联“万邦通禹贡,九德协皋谟”,是说四海之内,万国诸侯都来进贡;天下百姓都能遵循尧帝的《皋陶谟》,即奉行尧的治国之道。这两句既是赞颂唐王朝的强大和繁荣,又寄寓了诗人希望天下统一的愿望。这一联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颈联“师出宜无敌,城降戒不屠”写唐军出征应当所向无敌,敌人投降之后不要屠杀。这句是全诗的警句,也是全诗的核心。诗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这场灾难。
尾联“老臣空有策,何计彻神都”表达了诗人虽年迈多病,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为国家的统一富强而日夜忧虑的情怀。
这首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充分体现了边塞诗人高亢激越的音调以及豪放雄健的风格特色,是一首具有高度概括力的优秀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