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倚秋汉,孤城瞻碧岑。
岳连吴楚阔,光合斗牛深。
胜地千岩壑,长江一带襟。
州图增杀气,愁眼倦登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登双剑阁》。全诗如下:
双剑峰
双剑倚秋汉,孤城瞻碧岑。
岳连吴楚阔,光合斗牛深。
胜地千岩壑,长江一带襟。
州图增杀气,愁眼倦登临。
译文
两座山峰如利剑般耸立在秋天的天空中,我站在这座孤城上望着那碧绿的山峦。
岳山连接着吴地和楚国,显得辽阔深远,阳光照耀下如同斗牛一样明亮。
这里是美丽的胜地,有许多千岩壑谷,长江从这一边流过,景色壮丽。
州图上增添了战争的气息,让人愁眉不展,感到疲倦,不愿意再登山游览。
注释
- 双剑倚秋汉:形容两座山峰像两把锋利的剑直刺云天,与“秋”字相呼应,表现出山峰的险峻壮观。
- 孤城瞻碧岑:描述了诗人所站立之处是一座孤独的城池,远处的山峦被染成了绿色,增添了几分宁静和美丽。
- 岳连吴楚阔:描绘了岳山的辽阔,它连接着吴地(今苏州)和楚地(今湖北),展现了其宽广的地理特征。
- 光合斗牛深:形容太阳光照射下,山峰如同斗和牛一般深邃而明亮,这里的“斗牛”指的是斗牛星,象征着星辰的光辉。
- 胜地千岩壑:表达了这片胜地拥有无数岩壑,每一条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人入胜。
- 长江一带襟:长江在这里蜿蜒而过,将周围的地区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或通道。
- 州图增杀气:暗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可能是因为政治、军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 愁眼倦登临:表达了诗人因为战争或其他原因而感到忧愁和疲惫,不愿意再次登上这座山进行游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双剑峰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双剑”的形象,强调了山峰的高大和威严。同时,通过描述“孤城”和远处“吴楚”的广阔联系,展示了自然的宏伟与人类活动的互动。
在艺术表现上,高适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双剑倚秋汉”不仅用剑作为山峰的形象,还巧妙地利用了“秋汉”这一天文术语来形容山的形态,增添了诗意。此外,诗中的“胜地”、“长江”等词汇也富有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美丽的自然之中。
诗人通过“愁眼倦登临”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现实状况的思考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