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家才五旬,恍若度一岁。
岂不道路艰,周流东海㵝。
故人喜我返,来问海何如。
所经何城邑,相去几里馀。
我言始戒涂,尚在越西鄙。
随波到句章,满目但积水。
人云古翁洲,遥隔水中央。
一夜三百里,猛风吹倒樯。
初从蛟门入,极是险与恶。
白浪高于山,神龙䀜以跃。
似雪复非雪,倚樯欲上看。
舟子禁不可,使入舟中蟠。
寻常重性命,今特类儿戏。
信哉昌黎言,有海无天地。
掀掀终达岸,盐卤间黄芦。
人烟寄岛屿,官府犹村墟。
水族纷异嗜,鱼蟹及螊𧑅。
我宁不忍餐,抹藓相吐沫。
荒尘栖予发,旭日照我身。
似闻六国港,东压扶桑津。
或称列仙居,去此亦不远。
蟠木秋更花,蓬莱辟真馆。
我非不愿往,此险何可当。
天吴布牙爪,出没黑水洋。
于奇岂易得,似足直一死。
方去徒自惊,既归亦云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表达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还舍后人来问海上事诗以答之”是要求考生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注释翻译诗句。最后分析概括诗句大意。

此诗写归途中遇险的经历和感想。诗人在归途上遭遇风浪,船触礁石被阻,经过一夜颠簸才到句章,所见只是汪洋一片水。但作者却从这看似普通的经历里看到了海的神奇与壮美,从而发出了“有海无天地”的高论,并抒发了不畏艰险、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答案】

①去家才五旬,恍若度一岁。②岂不道路艰,周流东海㵝。③故人喜我返,来问海何如。④所经何城邑,相去几里馀。⑤我言始戒涂,尚在越西鄙。⑥随波到句章,满目但积水。⑦人云古翁洲,遥隔水中央。⑧一夜三百里,猛风吹倒樯。⑨初从蛟门入,极是险与恶。⑩白浪高于山,神龙䀜以跃。⑪似雪复非雪,倚樯欲上看。⑫舟子禁不可,使入舟中蟠。⑬寻常重性命,今特类儿戏。⑭信哉昌黎言,有海无天地。⑮掀掀终达岸,盐卤间黄芦。⑯人烟寄岛屿,官府犹村墟。⑰水族纷异嗜,鱼蟹及螊𧑅。⑱我宁不忍餐,抹藓相吐沫。⑲荒尘栖予发,旭日照我身。⑳似闻六国港,东压扶桑津。㉑或称列仙居,去此亦不远。㉒蟠木秋更花,蓬莱辟真馆。㉓我非不愿往,此险何可当。㉔天吴布牙爪,出没黑水洋。㉕于奇岂易得,似足直一死。㉖方去徒自惊,既归亦云喜。(译文)离开家园才五十天,好像过了一年一样。难道路途艰难吗?一路上周游东海㵝。老朋友高兴地问我回来,来问海上的情况怎么样。所经过的地方是什么地方?相隔还有几里多路。我说刚要开始过海的时候,还在越西边的边界。顺着波涛到了句章,看到的只是一片汪洋大海。别人说到古翁洲,远远地隔着水面。半夜狂风暴雨,船被吹倒桅杆。开始是从蛟门进入的,非常危险又十分可怕。白色的波浪高过了山,神龙䀜在水上翻腾跳跃。像雪又不像雪,靠着船桅杆想要看个究竟。船夫禁止我上岸,让我留在船上躺着。平常重视生命的事,现在成了类似孩子游戏的事。确实如同韩愈说的,海上没有天地啊!终于安全到达岸边,海水盐碱之间长着黄色芦苇。人们住的地方是岛屿,官署仍然住在村庄。水族有很多不同的嗜好,鱼蟹以及螊𧑅。我宁愿不忍心吃它们,把泥土擦净就吐唾沫。荒草覆盖我的发髻,旭日照在我的身上。好像听到六国港的声音,东边压制住扶桑河。有人说到列仙居住的场所,离这里也不很远。蟠曲的树木秋天开花,蓬莱宫开辟了真馆。我并不是不想到那里去,这样的危险怎么能够担当呢!天吴张开牙齿和爪子,在黑水中翻腾跳跃。像这样的奇迹怎么能轻易得到,就像值得用一条命去换一顿饭那样值得。刚刚离开就感到恐惧不安,回到家里也很高兴。(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作品。诗中叙述了他乘船经过长江三峡,遇到大风浪,险些遇难,幸而被救脱险的故事,表现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坎坷、险恶的无畏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