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谏卒不从,荣公终得禄。
卫巫善监谤,道路行以目。
侈傲日专利,发器漦出椟。
流毒产褒弃,荒淫轨前躅。
川竭岐山崩,檿弧验箕服。
连㷭奉一笑,遂至骊山麓。
失德绪已微,东西既无续。
【注释】
- 芮:指周代的芮国。谏卒:劝谏的人。从,听从。荣公:周朝的荣夷公。终得禄:终年享受俸禄。
- 卫巫善监谤:卫国的巫师善于监视诽谤的言论。
- 道路行以目:人们在路上行走时用眼睛观察。
- 侈傲日专利:骄纵奢侈,自以为是地专横霸道。
- 发器漦出椟:拿出盛满酒器的容器,打开木匣。
- 流毒产褒弃:祸害产生后被抛弃。
- 荒淫轨前躅:荒淫无度,背离了先王的行为规范。
- 川竭岐山崩:渭水枯竭,使岐山崩塌。
- 檿弧验箕服:用箕的形貌来验证檿矢的制作工艺。
- 连㷭奉一笑:连续几次献笑取悦于他。
- 遂至骊山麓:最终来到骊山脚下。
- 失德绪已微:德行衰败的迹象已经显露。
- 东西既无续:东西方向的诸侯国再也没有新的继承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周朝荣夷公的一生,从他的初生到衰亡,再到其子孙无法继位的悲剧。全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荣夷公的性格特点以及他的失败原因。
首句“芮谏卒不从,荣公终得禄”讲述了芮国的一位谏臣虽然屡次劝阻荣夷公,但荣夷公最终还是得到俸禄。这句暗示了荣夷公的固执己见和不听劝谏的性格。
第二句“卫巫善监谤,道路行以目”描绘了卫国巫师擅长监视他人言论,使得荣夷公的道路之行如同在注视他一样。这句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立无援和被人操控的形象。
第三句“侈傲日专利,发器漦出椟”描述了荣夷公的骄奢淫逸,每日专权独断,甚至不惜动用国家资源来满足个人的欲望。这句揭露了他的贪婪和专权。
第四句“流毒产褒弃,荒淫轨前躅”指出由于他的荒淫无度,导致国家的祸害被抛弃,而他本人也违背了先王的行为规范。这句表现了荣夷公的失败和对国家造成的伤害。
接下来的句子“川竭岐山崩,檿弧验箕服”,以自然界的变化比喻荣夷公的衰败。渭水的干涸象征着国家财政的枯竭,而岐山的崩塌则象征着他的权势的崩溃。这里使用了象征和隐喻,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哲理性。
最后两句“连㷭奉一笑,遂至骊山麓;失德绪已微,东西既无续”,总结了荣夷公的结局,他虽然曾经奉承献笑于人,但最终却因为道德沦丧而失去了所有。他的子孙们也无法再继位,表明了荣夷公的家族命运已经终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寓意手法,深刻揭示了荣夷公的性格特点和失败原因,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