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局蓬室士,泰然心宇宽。
草衣饭藜藿,弦诵有馀欢。
贫者性廉静,富室尚贪残。
焦烧至累心,敛怨饮恨端。
伯阳体无为,庞子故遗安。
孔圣弗苟去,段生遂逾垣。
彼富我以仁,道存斯达观。
一生或不足,千古横高翰。
尺鴳尔何知,南图息鹏抟。
【注释】
- 杂言:杂言诗。
- 蓬室士:指贫穷的读书人。
- 泰然:安详自得。
- 草衣:粗布衣服。藜藿:野菜。
- 弦诵(shánsòng)有馀欢:弹琴吟诗,生活快乐。
- 贫者:指贫穷的人。
- 富室:指富贵人家。
- 焦烧:心烦意躁。
- 敛怨:收束怨恨。
- 伯阳:指老子,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体无为:主张清静淡泊,顺应自然。
- 庞子:指庄子,道家另一位代表人物。故遗安:故作遗世独立。
- 孔圣:指孔子。弗苟去:不要轻易离去。
- 段生:指汉末的陈寔(字仲师),以清廉著称。逾垣:翻墙而逃。
- 彼富我以仁:意思是,对方富有,我却用仁义来对待他。
- 道存斯达观:认为只要坚持道义,就能达到豁达的境界。
- 尺鴳(fù):小雀,比喻微小之物。尔何知:你们知道什么。南图:指南方的书籍,比喻贤明之士。鹏抟(péng tuán):相传大鹏能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赏析】
本诗是一首杂言诗,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贫富不同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社会的看法,语言平易、质朴,意境深远。
首两句“局局蓬室士,泰然心宇宽。”描绘了贫寒士人的生活环境和心态。蓬室,简陋的房间;泰然,安详自在。这两句话既反映了他们贫困的生活状态,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坦然处之的心态。
“草衣饭藜藿,弦诵有馀欢。”进一步描写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草衣,粗布衣物;藜藿,即野菜,象征简朴的生活。这里强调的是他们虽然生活贫困,但依然能够弹奏琴歌,享受诗歌带来的快乐。
第三句“贫者性廉静,富室尚贪残。”则是对他们性格特点的描述。贫者性廉静,意味着他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不贪婪;富室尚贪残,则暗示了富人往往贪图财富而不择手段。这两句话揭示了贫富差距下人性的不同体现。
接下来的几句“焦烧至累心,敛怨饮恨端。”进一步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焦烧,形容内心的焦虑不安;敛怨,压抑心中的不满情绪。这些词汇都生动地描绘了他们面对贫困生活的无奈与辛酸。
“伯阳体无为,庞子故遗安。”借用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老子提倡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庄子则主张遗世独立,超脱世俗。这两句话表明了作者追求一种简约、宁静的生活方式,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
接下来的几句“孔圣弗苟去,段生遂逾垣。”则表达了对圣人的敬仰以及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圣人孔子虽身处乱世仍坚守其道,不愿轻易离去;段生则选择逃避现实,寻求个人的自由。这两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彼富我以仁,道存斯达观。”总结了整首诗的主旨。这里指出,尽管对方富有,但我仍然秉持仁义之道,坚信只要坚持道义,就能达到豁达的境界。这句话既是对自己行为的总结,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语言平易、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