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清隐客,头白太平时。
每唱紫芝曲,闲临碧落碑。
无愁何用解,示病不须医。
恐有登高兴,先期报我知。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及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把握意象特征、手法、结构等。“次俞子中病起韵”,俞子中,名不详,唐末五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俞子中的诗作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雅淡泊,与黄山谷相投好。
“桐江清隐客,头白太平时。”首句写景。“桐江”,浙江桐庐县境内的大江,为钱塘江流经安徽黄山市黟县至浙江桐城县入江处,故又称“新安江”。《太平寰宇记》载:“桐江在歙州(今安徽歙县)北七十里。……江水澄碧,冬月不冰。”桐江是浙江的母亲河,它哺育着一代代浙江人民,也孕育了一位位杰出的文学家,其中就包括宋代的著名诗人俞子中。“清隐客”,指隐居山泽,不问世事的隐士。“头白”,指年高而白发满鬓。这两句的意思是:桐江边我是一位隐居的客人,头上的白发正是太平盛世之时所特有的。诗人以桐江自喻,抒发了自己的志趣。
“每唱紫芝曲,闲临碧落碑。”颈联两句,诗人由景及情。“紫芝”,即灵芝,传说中的仙草。《列仙传》卷下:“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八升之丹后,去五岳间,立常阜,餐玉英,饵朱草,饮流霞液,经不死之药三十余年,游于四海之外,人无识者。”这里借指神仙生活。“紫芝曲”即指咏叹长生不老之词,“碧落碑”指《登高赋》中的“登高望远上青天”一句。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时常吟唱咏叹长生不老之词的紫芝曲,闲暇之时我常常登上高处,观看那刻着“登高望远上青天”的碑文。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之辞,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脱尘世,追求长生的愿望。
“无愁何用解,示病不须医。”颔联两句,诗人由情及理。“无愁何用解”,意谓:如果心中没有忧愁,又何必去寻求解脱呢?“示病不须医”,意谓:既然已经知道自己有病,又何必去医治呢?这两句是说:如果自己没有忧愁,那么又何必去寻求解脱的方法呢?如果自己有病,那么又何必去医治呢?这两句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态度,表明他看破红尘,不拘小节,洒脱自如。
“恐有登高兴。先期报我知。”尾联两句,诗人由理及情。“登高兴”,指登山观景的心情。“先期报我知”,意思是:恐怕你登山观景的心情还没有实现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和朋友的期望。诗人通过这一设想,表达了自己希望和朋友共享登高观览的愉悦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俞子中因病初愈之后写的。首联写自己隐居山泽,不问世事的隐士身份,以及自己因年老头发已变白,正值太平盛世之时。颔联写自己喜爱咏叹神仙生活,闲适时常常登高望远。颈联写自己渴望超脱尘世,追求长生的愿望,但又认为如果心中没有忧愁,又何必去寻求解脱,如果自己有病,又何必去医治。尾联写自己期望和朋友共享登高观览的愉悦之情。
这首诗的构思巧妙别致,语言简练自然。诗人通过对桐江、紫芝曲、碧落碑以及登高观览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超凡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