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西崦闭禅扉,夜梦东阳隔翠微。
溪柳野桃频入咏,清风明月又思归。
案头贝叶如云积,座上天花学雨飞。
闻道春陵周子裔,墨名终不愧儒衣。
【诗句】
送清溪濂上人归金华
六年西崦闭禅扉,夜梦东阳隔翠微。
溪柳野桃频入咏,清风明月又思归。
案头贝叶如云积,座上天花学雨飞。
闻道春陵周子裔,墨名终不愧儒衣。
【译文】
六年前,我居住在西面的山边,关上了禅门。夜里,我梦见自己来到了东边的阳光下,隔着青翠的山峰。
溪边的柳树,野外的桃花频频成为我的吟咏对象,每当清风明月之夜,我都会思念故乡。
书桌上的贝叶经书堆积如云,座前的天花像雨一样飘散。
听说你来自春秋时期的周家后裔,你的名声和儒家学者的名誉是相等的。【注释】“西崦”:山名。在今浙江义乌县境。“禅扉”:佛寺中的门。“翠微”:山色青绿,常用以比喻隐士的住所或山林之美。“溪柳野桃”:泛指山中自然景物。“清风明月”:常用以表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墨名”:指书法,这里用来形容周子裔的名声和成就。“儒衣”:指读书人的服饰,这里用来形容周子裔的学问和修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一位名叫濂上人的朋友,这位友人将要返回自己的家乡金华。诗中描绘了两人分别时的情景,以及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六年西崦闭禅扉,夜梦东阳隔翠微。”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场景。诗人将自己居住的地方比作西面的山边,将友人的住处比作东边的阳光下,以此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同时,这句诗也寓意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谊已经持续了六年的时间,这段友谊已经如同山间的树木一样根深蒂固,无法割舍。
颔联“溪柳野桃频入咏,清风明月又思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回归故里的期待和祝福。诗人将溪边的柳树、野外的桃子等自然景物作为吟咏的对象,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而当清风明月之时,诗人更是思念友人归来的时刻。这里的“清风明月”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象征,也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寄语。
颈联“案头贝叶如云积,座上天花学雨飞。”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送别的场景。诗人将书桌上的贝叶经书比作堆积如云的云朵,将座前的天花比喻成飘洒如雨的花雨。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不舍之情。同时,这句诗也寓意着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和期许,希望他能够像天花一样绽放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像雨花一样传播着儒家的学说和智慧。
尾联“闻道春陵周子裔,墨名终不愧儒衣。”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祝愿。诗人听闻友人来自春秋时期的周家后裔,他的名声和成就都是无可挑剔的,就像读书人的服饰一样庄重而典雅。这里的“墨名”既指的是周子裔的名声,也暗示了他对儒学知识的精通和掌握。诗人希望友人能够保持这份崇高的品德和学识,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祝福,也有对友情的赞美和祝愿。诗人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同时,诗歌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使得整首诗的主题鲜明,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