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梦赴天王供,兰若依稀似五台。
地布黄金龙象出,笙吹白玉凤鸾来。
贝多叶古人能诵,优钵花繁孰与栽。
出定了知身是幻,袈裟从此不须裁。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梦境的诗,描绘了上人梦见自己前往天王寺供香的情景。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
- “次无溢满上人纪梦诗韵” - “次”,指代上人(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人物或僧人),“溢满”,这里指诗歌充满诗意,表达了上人在梦中赴天王寺的场景。
- “兰若依稀似五台” - “兰若”,即寺院,“五台”,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两者相似可能意味着上人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与五台山相似的场所。
- “地布黄金龙象出,笙吹白玉凤鸾来” - 描述了梦中的景象,“地布黄金”,意指地上铺满了黄金,“龙象”,佛教中的神兽,这里可能指的是梦境中的吉祥物,而“凤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可能指的是梦境中的祥瑞之音。
- “贝多叶古人能诵,优钵花繁孰与栽” - 这部分可能是对梦境中某种物品的描述,其中“贝多叶”和“优钵花”都是佛教中的象征物,前者可能指的是经书,后者则象征着美丽的花朵。这里的“能诵”意味着这些物品可以被诵读或歌唱。
- “出定了知身是幻,袈裟从此不须裁” - “出定了”,意味着从梦中醒来,“知身是幻”,认识到这一切都是梦境,“袈裟”是佛教僧侣所穿的衣服,“从此不须裁”意味着不需要再为衣物裁剪,因为一切都只是虚幻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上人的梦境展示了佛教中的一种美学追求,即通过对梦境的描绘来实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诗中使用了许多佛教的象征物,如金、龙、凤、鹤等,这些都是佛教文化中常见的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思想。同时,诗歌的结构和语言也体现了一定的艺术美感,如使用了押韵和对仗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