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无定期,水月有真遇。
叔度虽云贤,来时柰何暮。
今辰复何辰,送别江口渡。
俄然发棹歌,惊起沙上鹭。
名儒为席珍,猾吏乃民蠹。
百里勿谓卑,从兹启贤路。
山云无定期,水月有真遇。
叔度虽云贤,来时柰何暮。
今辰复何辰,送别江口渡。
俄然发棹歌,惊起沙上鹭。
名儒为席珍,猾吏乃民蠹。
百里勿谓卑,从兹启贤路。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赵永贞改任德化县丞的祝福和不舍之情。以下是诗句的逐一释义和赏析:
山云无定期,水月有真遇。
译文:山里的云雾没有固定的形状,而水中的月亮却能真实地映照出来。
注释:“山云”指山中飘渺的云雾,“水月”则是指水面上的月亮,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幻无常之美的赞美之情。
赏析:首句用自然景观作喻,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变幻;第二句则是对“山云”这一景象的具体描绘,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和月光的纯净明亮。这两句诗不仅营造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叹。
叔度虽云贤,来时柰何暮。
译文:虽然你很贤明,但你来的时候却是傍晚。
注释:“叔度”指的是赵永贞,“暮”表示傍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即将到来的不舍和担忧。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贤明”与“傍晚”,表达了对赵永贞即将离别时刻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赞赏赵永贞的才华与能力;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这样的离别可能会给赵永贞带来不便或困扰。这种情感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也反映出他对离别时刻的无奈与不舍。
今辰复何辰,送别江口渡。
译文:现在的时间又是哪个时辰呢?我们在这里分别于江口渡过这条江。
注释:这里的“今辰”指的是当前的时刻,“江口渡”则是指在江边渡过河流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分别时刻的不舍。
赏析:诗人通过对“今辰”的询问,巧妙地将离别的情感融入其中。而在江口渡口分别的场景,更是凸显了诗人对这份友谊的珍视和不舍。这种表达方式既简洁又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俄然发棹歌,惊起沙上鹭。
译文:突然间,船上响起了划桨的声音,惊起了沙滩上的白鹭。
注释:“棹歌”指的是划船时发出的节奏性歌声,“沙上鹭”则是指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赏析: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自然景物中的细节之美。白鹭在听到船上划桨声时的惊飞反应,不仅增添了一份生动感,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幅画面既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
名儒为席珍,猾吏乃民蠹。
译文:名门望族被视为珍宝,而那些贪婪的官吏却如同蛀虫一样危害百姓。
注释:“名儒”指的是有声望的学者,这里特指赵永贞;“席珍”表示珍贵的物品,“蠹”则是指蛀虫,比喻有害的人。这句诗批判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正义的关注和期待。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名儒和猾吏的形象,揭示了他们对社会的不同影响和价值取向。他认为名儒是社会中的宝贵财富,能够为社会带来正面的影响;而猾吏则是社会的蛀虫,危害着百姓的利益。这种批判不仅具有深刻的道理性,也反映了诗人对公正、清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百里勿谓卑,从兹启贤路。
译文:即使是千里之遥的距离也不认为它渺小,从这里(指德化县)开始开启通向贤明之路。
注释:“百里”表示距离远,“勿谓卑”意为不必自谦,“启贤路”则是指开启通往贤明之路。这句诗鼓励和激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赏析:最后一句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鼓励人们不要因为距离遥远而感到自卑,相反要勇敢地迈出步伐,去探索和追求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一种鞭策,也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一种期望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