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隐者居,种竹皆绕屋。
无竹俗其人,无人俗其竹。
纷纷迷籓篱,往往遍林麓。
岂不怀渭川,因之咏淇澳。
如何一丈地,有此数竿玉。
遂今篷蒿室,便拟筼筜谷。
笋出亲可供,充庖胜野蔌。
叶落童自青,燎釜助山木。
秪因幽事关,颇觉生理足。
夜眠闻秋声,晓起见寒绿。
繁欲加斧斤,因或资简牍。
会当留高枝,他年凤凰宿。
【注释】
竹居:指隐居于竹林中的隐士。张行中:人名,这里泛指作者的朋友。
观隐者居:观察隐居者的生活。
种竹皆绕屋:竹子环绕着房屋。
无竹俗其人,无人俗其竹:没有竹子的人被世俗化了,没有人的隐居生活也变得庸俗不堪。
纷纷迷籓篱:纷繁杂乱,迷失在藩篱之中。
往往遍林麓:常常遍布山麓之间。
渭川: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淇澳:水名,在河南省北部,是古代著名的渔场。
一丈地:指一片土地。
篷蒿室:简陋的茅屋。篷蒿,即蓬草,是一种野生植物。
筼筜谷:即筼筜林。筼筜,一种树木。
笋出亲可供:笋子长出来可以亲自食用。
充庖胜野蔌:比野生的蔬菜更加美味。
叶落童自青:树叶落下时,儿童仍然保持着绿色。
燎釜助山木:用烧火的方式帮助山上的树燃烧。
因关:关联,联系。
繁欲加斧斤:繁杂的事物需要用斧头砍去。
资简牍:提供书写工具。简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
会当留高枝:必定会留下最高的枝条。
他年凤凰宿:比喻一定会有高贵的地位和荣耀。
【翻译】
我观看那些隐居的人,他们的房子周围都种满了竹子,而且竹子生长得非常茂盛。但是没有竹子的人却被世俗化了,而没有人的隐居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庸俗。这些繁杂的事物就像迷乱的藩篱,常常遍布山麓之间。难道他们就没有怀念渭川吗?因为他们被世俗化了,所以我就咏唱了淇澳的美景。如何只有一丈的土地面积,却能拥有这么多竹子?因此我就建造了简陋的茅屋,准备像筼筜林那样居住。笋子长出来可以亲自食用,比野菜更加美味。树叶落下后,儿童仍然保持着绿色,用烧火的方式帮助山上的树燃烧。这繁杂的事物需要用斧头砍去,因此我就提供了书写工具。必定要留下最高的枝条,他日一定会有尊贵的地位和荣耀。
【赏析】
这首小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感悟与赞美。
诗人通过观察发现隐居者的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竹子环绕着房子,使得隐居者得以远离尘嚣,享受宁静与自由。其次,诗人感慨到没有竹子的人被世俗化了,没有人的隐居生活也变得庸俗不堪。这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看法,认为隐居生活才是最理想的选择。然后,诗人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场景。他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与外界隔绝,过着简单而朴素的生活。他们用火烧旺了山中的树木,使它们能够持续燃烧。这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者勤劳品质的赞美,也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只有一丈的土地面积,却能拥有这么多竹子,因此就建造了简陋的茅屋,准备像筼筜林那样居住。这表明诗人渴望过上隐居的生活,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同时,他也希望这种隐居生活能够得到传承与延续。
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他希望隐居者能够留下最高枝条,获得尊贵的地位和荣耀。这既是对隐居者的一种鼓励和期望,也是对他们未来命运的一种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