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桐挟风雨,毙此龙斗争。
弃置百年后,斲琴发清声。
昔为沟中断,今作膝上横。
宠荣亦既美,曷若能全生。

注释:

杂言四首 其三 孤独的桐树被风雨挟持,却因龙的争斗而夭折。

百年之后被遗弃,斫琴发出清雅之声。

昔日是沟渠中的一截断木,今日成为膝上的横木。

荣耀与宠爱已经美好,为何不能保全生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孤独的桐树在风雨中挣扎,最终因为龙争斗而折断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荣耀和宠幸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诗人以孤桐为喻,描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奈。孤桐在风雨中挣扎,但却被龙争斗所伤,这象征着生命中的种种困境和挫折。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诗人又以砍琴来抒发情感。砍琴时发出的清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这种平静并非因为外界的风浪平息,而是源自于内心的淡定和超然。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生死、荣辱的看法,认为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诗人将过去和现在对比。过去的桐树曾经是沟渠中的一截断木,而现在却成为了膝上的横木。这种对比,既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生命的变迁。诗人通过对这种变迁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感叹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多变。

诗人以宠荣之美反观生死之难。虽然荣耀和宠幸看似美好,但生命却因此受到了伤害。诗人用“曷若能全生”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他认为,尽管人生短暂,但只要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就不必过于在意生死的得失。

这首诗通过孤桐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荣辱和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它既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又传达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