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如肌血薄如鳞,李下桃根五色痕。
拂地暂随风絮转,绕亭不似雪花深。
人占碧玉名犹在,烟尽黄金矿尚存。
满地丹铅污草棘,何时凝绿遍丘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求考生能明确指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又考查了对重要意象的把握。此诗为咏物言志类诗歌,通过“落花”这一意象来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全诗共八句,每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需要考生细细品味。

“红如肌血薄如鳞,李下桃根五色痕”,以李花比桃花,用桃花瓣上的五色痕迹来比喻落花,形象地描绘出落花的颜色,也暗示了落花的美丽。“拂地暂随风絮转,绕亭不似雪花深”,描写出落花飘飞的状态以及它与雪花的不同之处,表现了落花的轻盈、飘逸、自由,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人占碧玉名犹在,烟尽黄金矿尚存”,借用玉的美誉和金的珍贵,来赞美落花的美好与价值,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满地丹铅污草棘,何时凝绿遍丘林”,用丹铅来比喻落花的颜色,用草棘来比喻大地,用丘林来比喻世界,表现了落花的渺小。同时,这也暗示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短暂和世界的无常的感慨。

【答案】

诗句释义:红色的花瓣像人的肌肤一样娇嫩而鲜红;绿色的叶子像鱼鳞一样轻薄而透亮;白色的花瓣上有着淡淡的红色痕迹。

译文:红色的花瓣如同人的皮肤那样娇嫩鲜艳,绿色的叶子就像鱼鳞一样薄透透亮,白色的花瓣上还有着淡淡的红色痕迹。

诗句赏析:首句“红如肌血薄如鳞”是写花瓣的颜色。“肌血”喻指花瓣的颜色,这里用“肌”字来形容花瓣的鲜润,用“血”字来形容花瓣的艳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花瓣的颜色。“薄如鳞”则形容花瓣轻薄透亮,好像鳞片一样。“李下桃根”是指《诗经·卫风·桃夭》中的典故,这里用来比喻桃花。“五色痕”是指花瓣上的红色痕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花瓣的红色如同人的肌肤一样娇嫩而鲜红;白色的花瓣上带着淡淡的红色痕迹。第二句“拂地暂随风絮转”是写花瓣飘飞的样子。这里用“拂地”来描绘花瓣飘飞时的姿态,好像在空中轻轻地飘动;用“随风絮转”来形容花瓣飘飞时随风旋转的样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花瓣飘飞时像是随风旋转的彩带,轻轻摇曳。第三句“绕亭不似雪花深”是写花瓣飘落在亭子周围的样子。这里用“绕亭”来描绘花瓣飘落在亭子周围的场景,用“不似雪花深”来形容花瓣飘落在亭子周围的状态。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花瓣飘落在亭子周围的样子,就像是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第四句“人占碧玉名犹在”是写人们对落花的情感。这里用“人占碧玉”来比喻人们的思念之情,用“名犹在”来形容这种思念之情依然存在。第五句“烟尽黄金矿尚存”是用“黄金矿”的典故来比喻落花的价值。这里的“黄金”并不是真正的金子,而是用来形容落花的美丽和价值。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虽然落花已经化为尘土,但它的美丽和价值仍然存在。第六句“满地丹铅污草棘”是写落花遍布大地的景象。这里用“丹铅”来比喻落花的颜色,用“草棘”来比喻大地。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落花已经遍布大地,就像丹铅一样涂抹在草地上,使大地变得肮脏不堪。第七句“何时凝绿遍丘林”是写希望落花能再次绽放的愿望。这里用“绿”来表示春天的到来,用“丘林”来表示大地。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才能让大地再次充满生机,让落花再次焕发出美丽的光彩呢?第八句“人占碧玉名犹在,烟尽黄金矿尚存”是总结全文的主旨。这里用“人占碧玉名犹在”来强调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用“烟尽黄金矿尚存”来强调落花的价值仍然存在。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