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蒸雨蚀半枯槎,空碧亭前雪一车。
曲误掀翻帘外朵,月移不动水中花。
十年春信随风度,半亩崖阴逼树斜。
暮景无何水仙至,万花头上欲饶他。

空碧亭

云蒸雨蚀半枯槎,空碧亭前雪一车。

曲误掀翻帘外朵,月移不动水中花。

十年春信随风度,半亩崖阴逼树斜。

暮景无何水仙至,万花头上欲饶他。

注释:

  1. 空碧亭:指一座位于山间或湖边的亭子,四周被青山绿水环绕。
  2. 云蒸雨蚀:形容云雾缭绕,雨水侵蚀的景象。
  3. 半枯槎:意为半截的木筏或船只。
  4. 空碧亭前雪一车:形容空碧亭前的积雪堆积如车。
  5. 曲误掀翻帘外朵:指由于风的吹拂,导致窗帘外的花朵被吹落。
  6. 月移不动水中花:月亮倒映在水中,使得水中的花朵看起来静止不动。
  7. 十年春信随风度:意味着春天的消息已经传递了十年。
  8. 半亩崖阴逼树斜:形容山崖上的树木在阳光和阴影的映衬下显得倾斜。
  9. 暮景无何水仙至:意指夕阳西下时,水仙花悄然而至。
  10. 万花头上欲饶他:意思是在众多美丽的花朵中,水仙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仿佛在争抢着受到更多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诗中的“空碧亭”是作者心中的一个宁静之地,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云蒸雨蚀半枯槎,空碧亭前雪一车”,描绘了空碧亭周围的自然环境,云蒸雾涌、雨蚀山石,使得半截的木筏或船只显得更加孤独而坚韧。接着,“曲误掀翻帘外朵,月移不动水中花”,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风、雨等自然力量赋予了生命,使它们变得活泼而有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
第二句“十年春信随风度,半亩崖阴逼树斜”,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山林间的和谐景象。春风携带着春天的消息,悄然而至;而山崖上的树木在阳光和阴影的映衬下显得生机勃勃。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捕捉和细腻描绘能力,还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第三句“暮景无何水仙至,万花头上欲饶他”,以水仙花的出现为引子,引出了整首诗的主题——赞美自然之美。诗人以水仙花为例,强调即使在其他花卉盛开之时,水仙花也以其独特的美丽脱颖而出。这既体现了诗人对水仙花独特魅力的赞赏,也暗示了其他花卉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最后一句“万花头上欲饶他”,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自然之美的魅力和诗意。诗人以空碧亭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了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