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相逢淮海滨,一枝谁寄岭梅春?
老来易感山阳笛,年少休轻胯下人。
失侣雁如秦逐客,畏寒花似楚遗民。
每过百战疮痍地,立马西风为损神。
诗句原文:
千里相逢淮海滨,一枝谁寄岭梅春?
老来易感山阳笛,年少休轻胯下人。
失侣雁如秦逐客,畏寒花似楚遗民。
每过百战疮痍地,立马西风为损神。
译文:
在千里之外与淮水之滨相遇,是谁将岭南的梅花寄给我?
年纪渐长,容易感到山阳笛声中的情感,年少时不要轻视那些经历过胯下之辱的人。
失去伴侣的雁群像被秦国驱逐的客人一样,害怕寒冷的花如同楚国的遗民一样。
每当经过战争留下的创伤之地,我立马西风吹拂中都会感觉心神疲惫。
注释:
- 淮海:指淮河两岸地区。
- 岭梅春:春天里岭上开满了梅花。
- 山阳笛:一种古代乐器,常用于抒发情感。
- 胯下人:指韩信,曾遭受屈辱,后来成为汉朝的重要将领。
- 秦逐客:指秦始皇时期的逐客令,导致许多人才被驱逐到其他地方。
- 楚遗民:指楚国灭亡后留在楚国土地上的人们。
- 百战疮痍地:经历了多次战争的土地。
- 立马西风为损神:形容在西风吹拂下的马上感受到身心的疲惫和失落。
赏析:
这首诗是陈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感慨。诗中的“千里相逢淮海滨,一枝谁寄岭梅春”描绘了诗人与远方的朋友在淮河边上的相逢,以及收到岭南梅花的情景。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与旧友的深厚友情。
接下来的诗句“老来易感山阳笛,年少休轻胯下人”反映了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过去的经历更加敏感;而年轻时期,则应该珍惜和尊重曾经的恩人。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态度变化和对人生经验的深刻理解。
第三四句“失侣雁如秦逐客,畏寒花似楚遗民”则是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孤独和无助的感受。失伴的雁群如同被秦国驱逐的人,而怕冷的花则像是楚国遗民一样,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最后两句“每过百战疮痍地,立马西风为损神”,表达了诗人在经历过无数战斗的地方驻足,感受到的身心疲惫。这里的“西风”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悲伤和失落。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