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种德如种树,培植日久生辉光。
吾侪未达感应理,直以风水萦肝肠。
夫君善庆目所击,声誉赫奕家弥昌。
要将成绩示来裔,特书二字名高堂。
【注释】
- 蔡茂先御史:即蔡京,字元长,宋高宗时宰相。后以“蔡茂先”称其。
- 种德堂:指蔡京的宅第。
- 人间种德如种树:比喻人世间的善行就像种植树木一样,需要时间来培养,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 培植日久生辉光:比喻人的善行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积累,才能展现出美好的品质和成就。
- 吾侪未达感应理:指作者等人未能完全理解或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 风水萦肝肠:比喻某种不良情绪或压力对人的影响。
- 夫君善庆目所击:指的是蔡京本人善于庆祝,他的事迹让作者感到震惊。
- 声誉赫奕家弥昌:形容蔡京的家庭因为他的声誉而更加繁荣昌盛。
- 要示来裔:表示要将这种善行传递给后代子孙。
- 特书二字名高堂:意为特别书写两个大字,以表彰蔡茂先的高尚品格和功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蔡京的善行及其对家庭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善有善报的信念。诗中的“种德如种树”,比喻人世间的善行就像种植树木一样,需要时间来培养,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蔡京善行的赞扬,认为他的善举如同树木一样,经过时间的洗礼,最终展现出美好的模样。
诗中的“吾侪未达感应理”,反映了诗人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尚浅,无法完全领悟或掌握事物的真相。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认知的局限性,也暗示了他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需要更多的学习和思考。
在谈到蔡京本人善庆时,诗人用“夫君善庆目所击”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蔡京善庆事迹的震撼和感动。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蔡京个人的高尚品德,也反映出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蔡京家庭影响的描写。“声誉赫奕家弥昌”描述了因着蔡京的声誉,其家庭因此而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这一变化不仅是个人层面的胜利,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正面贡献。
“要示来裔”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记录蔡京的善行,将这份善行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受到启发和鼓舞。而“特书二字名高堂”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特别记载蔡茂先的高尚品格和功绩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蔡京善行的赞赏以及对善有善报的信念。同时,通过对蔡京家庭影响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及道德风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