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出凡花一扫空,万重千叠裹春风。
连昌有竹堪为侣,底事墙头簌簌红。

【注释】

五出:指花木繁茂的样子,这里指桃树。

连昌:地名。

底事:为何;为什么。

簌簌:形容风吹动枝叶的声音。

【赏析】

此诗是咏桃花的。诗人先描写了桃林盛开的壮丽景象,然后指出桃花的颜色鲜艳,红艳如血,并把桃花比作竹篱上的红花,说明作者喜爱桃花。

第一、二句,写桃林盛放。“五出”即五朵花开,用五个“出”字写出了桃树开花繁多、繁密的景象。诗人抓住了桃花的特点,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五朵花比喻千片桃叶,将桃花的繁盛描绘得生动形象。而“万重千叠”则是对桃林密集度的再次强调,突出了桃花的茂盛。接着诗人又以“裹春风”三字来渲染桃花的气势和风姿。“春风”二字既表现了春风的温柔细腻,又表现了春风的劲健豪爽,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

第三句,写桃花的艳丽。“连昌有竹堪为侣”,诗人在赞美桃花的同时,也不忘身边的景物——竹子。“堪为侣”是说竹子挺拔俊秀,与繁花相映成趣。而诗人之所以选择竹子作为陪衬,是因为竹子虽然不似桃花那般妖娆,但却有着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

最后一句,诗人以疑问的方式结束了对桃花的描绘,“底事墙头簌簌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之情。然而,他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感叹桃花的美丽,而是想探究其中的原因。诗人通过询问“底事”这个词语,向读者揭示了桃花之所以如此美丽的原因是因为它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们忍不住驻足观赏。同时,这也暗示了桃花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桃花与竹子的不同特点,展现了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独特之处。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