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之水水西头,最爱田庐野意幽。
浮世百年如昨梦,殊方六月似深秋。
酒醒林下闻啼鸟,老去山中学饭牛。
疏懒已无轩冕想,故园归去复何求。
诗句释义:
南塘之水水西头,最爱田庐野意幽。
浮世百年如昨梦,殊方六月似深秋。
酒醒林下闻啼鸟,老去山中学饭牛。
疏懒已无轩冕想,故园归去复何求。
诗句释义:
【诗句翻译】 我喜爱菊花,一生只爱菊花。我曾住在沧浪曲旁的幽居之地。 春天剩余的三百株菊花苗,参差不齐的映衬着江蓠绿。 我清除小径上的蔓草,一年里最怕风雨侵袭。 常常灌溉清流,多次扶持丛竹。 秋天的菊花不怕烂熳,灿烂的金钱般地照耀在茅屋之上。 如今我躲避到东海边,夜夜飞梦渡过君山之麓。 早上下马经过名园,繁花嫩蕊纷纷簇拥。 有的染了猩红似剪彩,有的缀了鹅翎同刻玉。 有的像芙蓉映秋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八》。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译文: 君不见天人手中三尺冰,乃翁授之赤帝精。 白蛇斫断天始惊,川原流血野草腥。 天荒地老泣素灵,炎刘帝业一扫成。 归来歌风八极清,吴钩巨阙皆虚名。 流传典午气未平,精光彻天奋如霆。 郁攸扇妖武库倾,化为霹雳凌紫冥。 壮士感时涕泪零,剑兮剑兮何由得汝跨海斩长鲸。 【注释】君不见:表示感慨,见:看见。三尺冰:指宝剑
【注释】 萧寺:指寺庙,即“萧寺桥”。 侵晨:破晓。发船:扬帆启航。江雾消:江上雾气消散。 村鸡:乡村的报晓鸡。三唱:三声。屋角树:屋檐边的树。柔橹:轻柔的船桨声。数声:几声。沙际潮:沙洲上的潮水。此时:这时。飞上海底日:太阳从海上升起。锦云:绚丽多彩的云霞。光荡摇:光彩映照江面波光摇曳。㶁㶁:形容水流声。绕滩转:环绕在河滩上流淌。霜气:寒冷的天气。 人生各各有所役
锦树行 忆昔家住蓉城东,周遭乌臼杂青枫。 一春门巷绿阴雨,六月林塘清昼风。 时当收藏未黄落,景因壮观还青红。 织成谁似天孙巧,染出岂非青女工。 十年无家寄吴市,一日舣棹来穹窿。 人家隐见流水绕,树林绚烂孤村通。 赤城丹霞映绝巘,西山落日回苍穹。 杂花秋明步障外,归鸦暮落天机中。 高情作传忆郭偻,浮华戏人悲石崇。 题诗曾流御沟水,剪彩何烦西苑宫。 人生渐老归未得,秋色虽好将成空。 何当唤起赵松雪
诗句释义: 1. 放旷北郭生,好作云水游。 注释:诗人自号北郭生,喜欢在云水间游玩,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忆昔渡彭蠡,一棹夷犹桑落洲。 注释:回忆起过去渡江过彭蠡湖的景色,那时是在一片宁静的桑落洲上划船。 3. 桑落之洲清且泚,水光摇摇山靡靡。 注释:桑落洲的景色清新而又美丽,水面上波光粼粼,山峦起伏,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4. 沤前直与银河通,日出风生见金鲤。 注释
【解析】 “病橐驼行”是全篇的标题。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作者当时因遭排挤而退居洛阳,在《病驼》一诗中自述其经历及心情状态:曾身经百战,负重千里,今却病弱不堪。诗人通过描写病驼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无奈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译文:西域紫驼高高耸立,只见骨骼不见肉峰。左顾右盼好像在乞求怜悯,欲走还停,又似有所畏惧。曾经背负过千斤重担,熟悉风向水势。如今只能长鸣踏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全诗如下: 题朱九龄翠筠轩 有脚不踏东华尘,有眼不看长安春。 翛然天地至清气,多在丛篁流水滨。 注释: 1. 有脚不踏东华尘:意为诗人没有踏上繁华的长安城。 2. 有眼不看长安春:意为诗人没有看到长安的春天美景。 3. 翛然天地至清气:意为诗人感受到了天地间清新的空气。 4. 多在丛篁流水滨:意为诗人喜欢居住在竹林和溪水旁边。 5. 轩名翠筠俯空谷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展现了人们对端午节的热爱和对屈原精神的传承。 译文: 小船像飞雁一样在水面上翱翔,大船如火龙般勇猛向前。 船头有翠绿色的羽毛舞蹈,船尾彩旗飘扬。 水师们跳跃在波浪中矫健如虎,仿佛是河神冯夷来击鼓助阵。 他们奔走在前,忽隐忽现,仿佛银山被踩踏,激起飞雨。 船上传来悠扬的歌声,声势浩大如同云霄之上。 即使醉得不省人事,也不怕河伯发怒。 撇开波涛,快速划桨
【诗句释义】 1. 妾本良家女,嫁为荡子妻。 - 良家女儿:指出身于好家庭的女子。 - 荡子:这里指的是丈夫或夫君,因为其行为不端,常被用来代指负心人。 - 妻:已婚女子的称呼。 2. 荡子远从军,戍北又征西。 - 远从军:丈夫被征召前往远方作战。 - 戍北又征西:丈夫被派往北方和西方去驻守或征战。 3. 井梧叶黄秋露白,络纬悲啼玉阶侧。 - 井梧叶黄:井边的梧桐树叶子变黄了。 - 秋露白
这首诗是李白对唐朝盛世的赞美。首句“铜驼何壮哉”中的“铜驼”指的是铜制的马,象征着唐朝的繁荣和强大。第二句“是谁铸尔负重致远之奇才”,则是在夸赞唐太宗李世民,他能够重用贤才,使得唐朝国力强盛。第三句“三十六宫五云里,金光射日天门开”,描绘了唐朝皇宫的壮丽景象,以及皇帝的威严与权力。第四句“荣顾纷纷何足数”,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中那些权贵的不屑一顾,认为他们只是过眼云烟,不值得一提。
新秋客怀 百年身世一浮沤,又见新凉入郡楼。 何处砧声连野哭,旧时月色照边愁。 吴姬怅望芙蓉浦,宛马骁腾苜蓿秋。 壮志不随天地老,几回风雨梦神州。 注释: 百年:指人的一生,这里泛指人的生命或事物的历史。 身世:指自己的生命和地位。浮沤:比喻人生如水上的泡沫,飘忽不定。又:再次。 砧声:指捣衣石上击打的声音。 边愁:指边疆战事造成的忧愁。 吴姬:指美女。怅望:因心事烦乱而眺望远方。 宛马:指骏马
诗句释义:至道难以听闻,岁月已晚,圣贤不再出现,后世纷争混乱。 译文:真理难以听闻,时世渐晚,圣贤不再出现,后人纷争不休。 注释:至道:指真理、至理。岁年:岁月。乱:混乱。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时世变迁的感慨的诗歌。诗人感叹岁月已晚,真理难以听闻,圣贤不再出现,后人纷争不休。这种感叹反映了人们对时世变迁的无奈和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 买陂塘:买下了池塘。旋栽杨柳:马上种上杨柳。闲官:无实权或不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宜治闲务:适宜治理闲适的事务。老天:命运。助我:助我实现。攻清淡:追求清高,不与俗事为伍。两月不遭泥雨:两个月没有下过泥泞的雨。规别渚(zhù):规划、设计好水边诸岛。更累土为山,留土分为屿:用土堆成山丘作为岛屿。乡人共语:乡民们共同议论。叹百岁堙(yīn)芜(wú),一朝疏辟(pò):感叹百年间被埋没
秋帆冲暑过荆扉,喜得山人采药归。 青蔓引瓜茅屋小,白花吹稻海田肥。 萧条烟火三家墅,浩荡风尘一布衣。 我亦与君同避世,暮年踪迹莫相违。 注释: 1. 秋帆冲暑过荆扉:指秋天的船帆穿过炎热的夏季,穿过荆门(古时荆门是荆州城门,这里借指荆门或荆门一带)。 2. 山人采药归:形容山中隐士归来采摘药材。 3. 青蔓引瓜茅屋小:青藤缠绕在瓜上,简陋的茅草屋显得更小。 4. 白花吹稻海田肥
东吴战斗几时休,老我飘蓬十二秋。 漫兴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途中所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剩水残山馀野意,落花飞絮乱春愁。 归田空羡张平子,下泽长怀马少游。 倦鸟孤云还自在,几家春雨送归舟。 赏析: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写诗人所见之景,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剩水”和“残山”形容战场,以“落花”和“飞絮”比喻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同时
注释: 1. 笑折茱萸宴友朋,艰虞历尽总难胜:笑着摘下茱萸,与朋友一起庆祝,尽管历经艰难和忧愁,但仍然难以克服。2. 酒从此日殊方醉,山向明年故国登:在这一天,我独自饮酒,感到格外高兴,仿佛要在这远方的土地上醉倒。3. 白露黄花秋冉冉,碧云红树晚层层:秋天的气息渐浓,黄花渐黄,而碧云红树则在傍晚时更加鲜艳。4. 仲宣回首思乡切,更觉清霜两鬓增:想到家乡,我的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