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人频异,兴怀谁与同。
尘埃欺白苎,岁月入青铜。
雨急苍茫外,春生浩荡中。
长怜故园树,一一受东风。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读懂诗的大意,然后根据注释和题目要求进行答题。本题主要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其手法、表现手法、情感等。
“回首人频异”:诗人回顾往事,感慨人事变迁(“回首”意为回顾过去,“频异”指频繁地变化)。
“兴怀谁与同”:诗人感慨无人能和自己一起享受这种情怀。(“兴怀”,即抒发情怀;“谁与同”意为没有人能够和诗人一起分享。)
“尘埃欺白苎”:白苎即白色的麻布,这里指诗人自己的衣服。灰尘掩盖了诗人的衣服,形容世事变化无常,自己年华易逝。(“尘土”比喻世态炎凉,“白苎”指诗人自己的衣服)
“岁月入青铜”:青铜是古代一种贵重的金属,这里指铜钱,用来象征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岁月”指时间或年岁,“青铜”是古代的一种货币)
“雨急苍茫外”:雨下得急促而猛烈,使远处显得苍茫迷蒙。(“苍茫”指模糊不清的远方景色)
“春生浩荡中”:春天到来时,万物都呈现出勃勃生机。(“浩荡”指广阔无边、气势磅礴的样子,“中”在这里表示“之中”)
“长怜故园树”,一树树在春风中摇曳生长。(“长”表示经常、常常的意思,“怜”意为同情)
“一一受东风”,每一棵树都受到春风的吹拂。(“东风”指春风)
赏析:
首联写诗人回忆往事,感叹人生多变。诗人回首往昔,感慨万千。他想到自己曾经在仕途上青云直上,然而如今却已身居陋室,与往日辉煌相比,真是大相径庭。这不禁使人想起陶渊明的名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人的感慨也由此而来。
次联写诗人感叹无人可以和自己共享这种情怀。他回忆起过去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都已经各自为政,有的甚至已经离去。诗人感到十分寂寞,没有人能够和他共同感受这种怀旧之情。因此,他只能独自面对这些老朋友的坟墓,感叹时光荏苒,世事沧桑。
第三联写诗人感叹岁月的无情。他看到自己曾经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宴会上跳舞,如今却已经变得灰暗无光。这不禁让人想起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感叹自己的荣华富贵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一身的风尘。
第四联写诗人感叹春天的到来。他看到春天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然而,他也感到自己的一生已经失去了活力,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充满激情。因此,他只能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感叹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写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他看到家乡的树木都在春风中摇曳生长,仿佛在向他招手。然而,他也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家乡多年,无法再回去看望亲人。这种思乡之情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