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水为州,诸山若浮萍。
况此一培塿,琐屑世未名。
所欣渔樵居,乃与缁锡并。
种竹有万竿,结茅无十楹。
老僧解人意,踪履能相迎。
芳草被行径,朱藤暗岩扃。
萧条空阶暮,日照莓苔青。
犹嫌所历卑,未极游眺情。
耸身白云上,始见春申城。
想当高会时,楼观飞青冥。
竭海荐罍勺,穷山羞鼎铏。
安知千载后,寂寞无人行。
煌煌冠盖区,壤壤狐兔茔。
归来朱门客,听此松风声。

【注释】

登:登上。钱山:即指钱塘江上的孤屿,又名南屏山,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西南面。菰城:即指杭州城。培塿(péi lǎo):土山。琐屑:细小而繁杂。种竹:种植竹子。万竿:形容数量多。结茅:搭建茅屋。十楹:古代房屋的量度单位,相当于两柱。老僧:年纪大、有道行的僧人。解人意:了解人的心情。相迎:迎接客人。芳草:香草,这里指花草。青苔:一种绿植。萧条:冷落、凄凉。莓苔青:形容荒凉的景象。犹嫌:还觉得不够。所历:经过的地方。卑:低微,卑微。耸身:伸长身体。春申:古邑名,今江苏苏州市吴县。高会:盛大的宴会。竭海:用尽海水。罍(léi)勺:酒器。鼎:古代的一种烹煮器。羞鼎铏:以鼎为食器。安知:怎么能知道呢?煌煌:光彩灿烂的样子。冠盖:官吏们的帽子和车盖。壤壤:草木丛生的样子。狐兔茔:狐狸、兔子的坟场。朱门:红门,指显贵人家的大门。听此松风声:听到这松树林中传来的风声。松风声,松林中风吹落叶的声音。

【赏析】

这首是一首山水诗,作者在钱塘江边登钱山,遥望杭州城,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首联“登钱山望菰城慨然而赋”写登高所见的景物,钱塘江上孤屿就是著名的钱山,它位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西南面,与杭州城隔江相望。作者登上钱山,眺望远处的菰城(即杭州城),感慨满怀地写下了这首诗。

颔联“吴兴水为州,诸山若浮萍”两句写吴兴的地理形势。吴兴水为州,意思是说吴兴这个地方的水可以当州来治理,说明吴兴地势低洼,水网密布。诸山若浮萍,比喻诸山如浮萍般漂浮于水面之上,形容这些群山像浮萍一样点缀在水面上,显得零散而没有气势。这两句描绘出了吴兴地区水网密布、群山零散的地理特点。

颈联“所欣渔樵居,乃与缁锡并”两句写当地的居民生活。所欣,意为所喜欢。渔樵居,指渔民和樵夫的居住地。缁锡,佛教徒穿的衣服,这里泛指僧侣。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当地渔人樵夫生活的赞美之情,他们认为居住在这样的地方是一种幸福,甚至比僧侣还要快乐。

尾联“种竹有万竿,结茅无十楹”两句描写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种竹有万竿,指的是当地居民种植了大量的竹子;结茅无十楹,意思是说他们搭建的小屋只有几间。这两句描绘了当地居民勤劳致富、安居乐业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地人民辛勤劳作、勤劳致富的精神风貌的钦佩之情。

最后两句“老僧解人意,踪履能相迎”写当地居民的友好之情。老僧解人意,意思是说老和尚了解人的心情,能够与人和睦相处;踪履能相迎,意思是说老和尚能够随人的足迹而来,迎接人们的到来。这两句描绘了当地居民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特点,也体现了作者对当地人民淳朴善良品质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杭州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地人民勤劳致富、安居乐业精神风貌的钦佩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