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成行市井连,日中云集自年年。
刀锥有利图衣食,贸易无人索税钱。
渔鼓画桥杨柳外,酒旗茅店杏花前。
陶家义塾相闻近,教子何须孟母传。
”`
陶庄
村落成行市井连,日中云集自年年。
刀锥有利图衣食,贸易无人索税钱。
渔鼓画桥杨柳外,酒旗茅店杏花前。
陶家义塾相闻近,教子何须孟母传。
注释
- 村落成行市井连: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市镇景象,村民们的房屋和店铺密集排列,形成一条条街道。
- 刀锥有利图衣食:通过农具(刀、锥)来谋生,强调了农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 贸易无人索税钱:表明商业活动自由,无需缴纳税收或手续费用。
- 渔鼓画桥杨柳外: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古镇画面,渔鼓声在桥梁上回荡,杨柳依依,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酒旗茅店杏花前:展示了酒家的繁荣景象,酒旗招展,杏花盛开,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品尝。
- 陶家义塾相闻近:提到了陶家开设的义学,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教育方式,为社会培育人才。
- 教子何须孟母传:表达了对教育方式的一种观点,即不必像古代的孟母那样亲自教导孩子,现代的教育更注重方法和效果。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陶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生活场景。诗中的“村落成行市井连”和“日中云集自年年”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陶庄市场的繁忙景象,体现了当地人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此外,诗人通过对刀锥和渔鼓等工具的描述,传达了劳动人民辛勤耕耘的生活状态。同时,诗中“贸易无人索税钱”一句,反映了当时商业的自发性和自由性,凸显出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最后,“陶家义塾相闻近”不仅展现了当地文化教育的繁荣,还体现了对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视和传承。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生的陶庄形象,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农村社会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