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祖送曾礼部,此日又吊何先生。
文章传世如不死,德义持身俱可贞。
五桥流水自呜咽,翠屏落月犹凄清。
哀歌一曲别千古,二老有知那忍听。
诗句
前年祖送曾礼部,此日又吊何先生。
- 前年: 指前一年(去年),表示时间背景是前一年。
- 祖送: 祖先的护送,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不舍。
- 曾礼部: 曾侍郎,指的是已故的曾侍郎。
- 此日: 今天,表示当前时刻。
- 吊: 哀悼,慰问。
- 何先生: 指作者所哀悼的人,即何敬修。
文章传世如不死,德义持身俱可贞。
- 文章传世: 形容某人的才华或作品流传千古。
- 不死: 生命力旺盛,比喻作品或才华不因时间而消逝。
- 德义: 道德和正义,强调其品德高尚。
- 持身: 行为端正,指个人修养良好。
- 俱可贞”: 两者都值得珍重。
五桥流水自呜咽,翠屏落月犹凄清。
- 五桥流水: 描述一个场景,五座桥梁下流淌着的清澈水流。
- 呜咽: 声音低沉而悲切,常用来形容哭泣声。
- 翠屏落月: 形容夜晚月光映照下的翠绿山峦。
- 凄清: 寒冷而清冷,常用来形容环境或心境的凄凉。
哀歌一曲别千古,二老有知那忍听。
- 哀歌一曲: 一首悲伤的歌曲或诗歌,用于表达哀伤之情。
- 别千古: 与过去告别,意味着告别历史长河中的某个时刻。
- 二老有知: 如果两位老人知道,他们可能会不忍心听到这样的离别之曲。
译文
去年我祖辈护送曾侍郎离去,今天又来祭奠你。
你的文稿传世不灭,道德仁义都令人敬重。
五座桥下的清流独自呜咽,翠屏山头月色依旧凄清。
你为我唱出离别之歌,两位老人家如果知道了,会不忍再听。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悲痛之情。通过“前年”和“此日”的时间对比,突显了悼念活动的频繁和重要性。同时,通过对“文章传世如不死,德义持身俱可贞”的描述,展现了友人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让人深感惋惜。诗中运用了大量象征和意象,如“五桥流水”、“翠屏落月”,以及“哀歌一曲”,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哀愁。最后,诗人以“两位老人家如果知道了,会不忍再听”结束全文,巧妙地回应了开头的“此日”,将读者的情感推向高潮,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