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舆何茫茫,万汇生其中。
鸿荒世已远,淳元变浇风。
智巧日以滋,古道谁能崇。
猗欤谷中叟,读书且明农。
衣不尚纨绮,门惟掩蒿蓬。
渔樵与耕牧,四子各已供。
此心常自闲,众欲鲜能攻。
从人笑懒拙,巧者劳其躬。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题写王自闲的“四子”可渔、可樵、可耕、可牧,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的向往。
(一)堪舆何茫茫,万汇生其中。
堪舆:即堪舆术,古代一种迷信,认为地有吉凶方位。堪舆何茫茫,指世间万物生于天地之中。这句诗表明诗人以“堪舆”为喻,来表现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
(二)鸿荒世已远,淳元变浇风。
鸿荒:古称远古。淳元:指原始社会。变浇风:改变纯朴的社会风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变迁的无奈与忧虑。
(三)智巧日以滋,古道谁能崇?
智巧:才智聪明。滋:增加。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人性中智慧、巧诈的担忧。
(四)猗欤谷中叟,读书且明农。
猗欤:感叹词,表示赞美。谷中叟:在山谷里的老者。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心目中的智者形象,表达了其对于智者的敬仰。
(五)衣不尚纨绮,门惟掩蒿蓬。
尚:追求。纨绮:指华丽衣服。这句诗表明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与超脱。
(六)渔樵与耕牧,四子各已供。
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喜爱与追求。
(七)此心常自闲,众欲鲜能攻。
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于外物欲望的超脱。
(八)从人笑懒拙,巧者劳其躬。
从人: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态度的看法。
【赏析】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首联两句写景,中间两联议论,末联抒情,层次分明;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风格平淡质朴。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题写的是“四子”,可渔、可樵、可耕、可牧,分别代表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第一联“堪舆何茫茫,万汇生其中。”堪舆是指风水之说,茫茫表示广阔无际,万汇表示万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万物生长于天地之间,并以此比喻出自己的对于人生的理解。
第二联“鸿荒世已远,淳元变浇风。”鸿荒表示远古时代,淳元指的是原始社会。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社会变迁的无奈与忧虑。
第三联“智巧日以滋,古道谁能崇?”智巧表示聪明才智,滋表示增加,古道是古人的行为规范。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人性中智慧、巧诈的担忧。
第四联“猗欤谷中叟,读书且明农。”猗欤表示赞美,谷中叟指的是隐居山林的老人,读书意味着学习知识,明农则表示通晓农业。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心目中的智者形象,表达了其对于智者的敬仰。
第五联“衣不尚纨绮,门惟掩蒿蓬。”这句诗表明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与超脱。
第六联“渔樵与耕牧,四子各已供。”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喜爱与追求。
第七联“此心常自闲,众欲鲜能攻。”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于外物欲望的超脱。
第八联“从人笑懒拙,巧者劳其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态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