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逢春不见花,江南倦客苦思家。
千寻石戴孤峰驿,一望云横万里沙。
去路多嫌葱岭碍,归途半受雪山遮。
张骞往往游西域,未许胡僧进佛牙。
独石站西望
塞北逢春不见花,江南倦客苦思家。
千寻石戴孤峰驿,一望云横万里沙。
去路多嫌葱岭碍,归途半受雪山遮。
张骞往往游西域,未许胡僧进佛牙。
注释解释:
- 塞北逢春不见花:塞北地区春天到来时,却看不到花朵盛开的景象。
- 江南倦客苦思家:在江南的旅人因思乡之情感到厌倦和苦恼。
- 千寻石戴孤峰驿:形容岩石高耸入云,如同一座山峰,孤峰之上有驿站。
- 一望云横万里沙:放眼望去,只见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云雾缭绕。
- 去路多嫌葱岭碍:前往之路常常因为葱岭而受阻。
- 归途半受雪山遮:归途中常被积雪覆盖的山脉所阻碍。
- 张骞往往游西域:张骞是汉朝时期的使臣,他常常出访西域。
- 未许胡僧进佛牙:没有允许胡人僧人携带佛教的圣物进入中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远方未知旅程的感慨。诗中的“塞北逢春不见花”与“江南倦客苦思家”相互映衬,既体现了地域差异带来的情感体验,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同时,通过“千寻石戴孤峰驿”与“一望云横万里沙”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两句“去路多嫌葱岭碍,归途半受雪山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中的种种困难与不易,既有现实的艰辛,也有心灵的慰藉。
《独石站西望》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