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地容高隐,江楼万竹青。
晓猿谙报客,夜鹤解听经。
天迥悬卿月,山深阅岁星。
会传宣室召,莫勒草堂铭。
何地容高隐,江楼万竹青。
晓猿谙报客,夜鹤解听经。
天迥悬卿月,山深阅岁星。
会传宣室召,莫勒草堂铭。
注释:何地可以容身隐居?江边的楼阁万竿竹子青翠欲滴。清晨的猿猴知道有客人来到,夜晚的鹤能听懂人们诵读的经典经文。高高在上悬挂着明亮的月亮,山深林密中可以观察到岁星的运行轨迹。终将有一天,我会被皇帝召见,那时千万不要为我书写墓志铭。
赏析:
这是一首答诗,是诗人在接到常心吾中丞的问讯后作的。全篇以答对形式,抒发了诗人退隐山林、寄情自然的思想感情。
首联“何地容高隐”,诗人以反诘句式开篇,表达自己对隐居之地的向往。诗人选择了江边之楼,因为江楼万竹青翠欲滴,环境清幽宜人。这里的“何地”并不是实指一个具体的地名,而是指心中理想的隐居之所。
颔联“晓猿谙报客,夜鹤解听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清晨,猿猴知道有客人来到,会鸣叫迎接;夜晚,鹤能听懂人们诵读经典经文的声音,它们也会静静地聆听。这两句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颈联“天迥悬卿月,山深阅岁星”,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头顶的明月高悬,仿佛悬挂在空中,给人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感觉;山间深处,可以观察到岁星的运行轨迹,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寓意着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尾联“会传宣室召,莫勒草堂铭”,诗人以设问的方式结束全篇,表明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坚守和对名利的淡泊。即使皇帝最终会召见他入朝为官,诗人也不会接受,而是选择在草堂里继续过着隐居生活。这里“会传宣室召”指的是皇帝会召唤他入朝为官,“莫勒草堂铭”则是说不会撰写墓志铭。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执着追求,也体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超然物外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