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遥夜倚汀洲,却望天南忆旧游。
越水吴山何处梦,楚江燕月此时舟。
鸿声欲断三秋信,海色遥含两地愁。
同去长安不同到,与谁先上酒家楼。

潞河舟中有怀可大时亦从江右北上

孤帆遥夜倚汀洲,却望天南忆旧游。

越水吴山何处梦,楚江燕月此时舟。

鸿声欲断三秋信,海色遥含两地愁。

同去长安不同到,与谁先上酒家楼。

【注释】

  1. 潞河:指今北京的通惠河。
  2. 可大:李贺的朋友,名不详。
  3. 时亦从江右北上:李贺自唐州赴长安应试。
  4. 孤帆:一叶孤舟。
  5. 遥:远。
  6. 倚:靠着。
  7. 汀洲:水边沙洲。
  8. 天南:指南方。
  9. 越水吴山何处梦:泛指南方山水。
  10. 楚江:长江在湖北境内一段,称楚江。
  11. 燕月:指明月,即“春月”。
  12. 鸿声欲断三秋信:鸿雁南飞的声音像要断了似的,好像连着三年秋天的信一样。
  13. 海色遥含两地愁:海色遥远地笼罩着两地的忧愁。
  14. 同去长安不同到:一起去长安而命运不同。
  15. 酒家楼:酒店的楼房。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贺与朋友分别后,怀念之情油然而生。诗人把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寄寓在诗中,抒发了与友人离别时的惆怅和伤感之情。
    首联点出“潞河舟中有怀”这一送别场景,写诗人独自驾舟,遥夜停泊在潞河边的小洲上,回溯往事,追思故交。“孤帆”“遥夜”“倚汀洲”等词语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寂寞的画面。
    颔联以回忆中的“越山”、“吴水”作为背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越山吴水”是诗人的家乡,也是他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如今分别后,诗人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过他的亲朋好友,心中充满了怀念之情。“楚江燕月”更是点明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燕子在楚江上空飞翔,月光映照着江面,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哀愁。
    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和牵挂之情。“鸿声欲断三秋信”,诗人想象着鸿雁传书的情景,似乎能够听到它们传递着远方亲人的消息。但是,由于距离遥远,这份消息却显得有些渺茫和不真实。“海色遥含两地愁”,诗人将大海比作一位胸怀宽广的母亲,虽然她的心胸广阔,但仍然不能容纳两地的忧愁。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忧虑和牵挂之情。
    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关心和祝愿。“同去长安不同到”,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长安参加考试,但由于各种原因而命运各异。诗人希望能够早日见到好友,并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他也担心好友在外漂泊不定,时刻关注着他的安危。“与谁先上酒家楼”一句更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有机会能够与好友共饮,畅谈彼此的近况,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动人,既有对往日友谊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相聚的期盼。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这份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深感其真挚之情和深厚情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