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春城叹索居,虚窗残月渺愁予。
忽从五马边淮路,传得双鱼隔岁书。
汾水东流连朔塞,关门北望是穹庐。
晋阳亦是谈兵地,莫使平时保障疏。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分析,指出其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

“草色春城叹索居,虚窗残月渺愁予。”诗人感叹自己因官居京城而感到孤独、无聊。“索居”指独处异乡。“虚窗残月渺愁予”的意思是:只有窗户的月光显得如此孤单凄清,让我倍感忧愁。“索居”即独居,这里指诗人因遭奸人排斥而远离家乡、流落他乡;“虚窗残月”指空寂的居处、残缺的月亮,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渺愁予”意为使我感到惆怅不安,用“索居”“虚窗”“残月”三个意象渲染出一种悲凉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对官场失意的感伤情怀。

颔联两句由眼前景转向回忆往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忽从五马边淮路,传得双鱼隔岁书。”“五马”为汉代皇帝出行时驾驭的五种车马,此处指皇帝出行时的车驾。这句诗意思是忽然间听到有人报告说,在皇帝的边境上收到了一封家书。“隔岁书”指相隔一年才收到的家书,也指书信往来的时间相隔很远,难以见面。“忽从五马边淮路,传得双鱼隔岁书”,这两句写出了诗人仕途坎坷,被贬到遥远的淮河以北地区,与家人音讯隔绝的苦闷心情。

颈联两句写诗人的思家之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忧虑之情。“汾水东流连朔塞,关门北望是穹庐。”诗人以“汾水”起兴,点明自己的故乡在晋阳一带,晋阳地处太原之东,汾水之西。这两句的意思是:汾水往东流去,连接着北方的边塞;从关口往北望去,可以见到天幕一样的毡帐。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汾水东流的壮阔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尾联两句写诗人担忧国事,希望朝廷不要忽视边防。“晋阳亦是谈兵地,莫使平时保障疏。”“晋阳”是太原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称晋州。晋阳是唐代著名的军事重镇,也是唐朝的发祥地之一。这句诗的意思是:太原(晋阳)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讲习军事之地,希望你千万不要因为平日里疏忽大意而导致国防不稳固。末句“莫使平时保障疏”的意思是:不要因为平日里疏忽大意而导致国防不稳固,希望朝廷不要忽视边疆的边防事务。“保障疏”指边防松弛,没有做好防范准备。

这首诗首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因遭排挤而远离家乡、流落他乡的孤独和凄凉之感;颔联回忆往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忧虑之情;颈联通过描写汾水东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安危,希望朝廷能够重视边防事务的思想感情。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浑悲壮,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抒怀之作。

【答案】

①首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因遭排挤而远离家乡、流落他乡的孤独和凄凉之感:“索居”指独处异乡。②颔联回想往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忧虑之情:“五马”为汉代皇帝出行时驾驭的五种车马。③颈联通过描写汾水东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④尾联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安危,希望朝廷能够重视边防事务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