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茫茫入望赊,美人何处赋蒹葭。
霜前又度三秋雁,客里重看九日花。
南国音书淹岁月,东篱节序付烟霞。
登高那复多愁思,白露朝来染鬓华。

秋水茫茫入望赊,美人何处赋蒹葭。

霜前又度三秋雁,客里重看九日花。

南国音书淹岁月,东篱节序付烟霞。

登高那复多愁思,白露朝来染鬓华。

注释:

  • 秋水茫茫入望赊:秋天的水波渺茫无边,远眺望去令人心旷神怡。
  • 美人何处赋蒹葭:美人在哪里呢?我在这里只能吟咏着蒹葭。
  • 霜前又度三秋雁:在霜降的时候,大雁飞过,好像又经过了三个秋天一样。
  • 客里重看九日花:在这客居之地,又迎来了重阳节的花,让人感到格外的凄凉。
  • 南国音书淹岁月:南方的书信让我等待了许久,仿佛时间都变得漫长了。
  • 东篱节序付烟霞:我把东边的篱笆当作了节日的序曲,让它和烟雾、霞光一同消散。
  • 登高那复多愁思:登上高处,我又何必多愁善感呢?
  • 白露朝来染鬓华:早上的露水,轻轻地落在我的鬓发之间,染上了白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远方美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秋水茫茫入望赊,美人何处赋蒹葭”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天空和无尽的水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人的深深思念。他无法知道美人的具体位置,只能在蒹葭中寄托自己的感情。
    颔联“霜前又度三秋雁,客里重看九日花”则通过描述霜降时节的大雁和重阳节的花,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颈联“南国音书淹岁月,东篱节序付烟霞”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自己客居的孤独感。他期待着南方的音信,但时间却像烟雾一样消散。同时,他将东边篱笆当作节日的序曲,让它与烟雾、霞光一同消散,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
    尾联“登高那复多愁思,白露朝来染鬓华”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抒发。他认为登上高处不必多愁善感,因为早晨的露水已经染上了他的白发。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美人、时光流逝、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