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严城欲暮秋,重关灯火上黄楼。
山邀夜色当杯入,云拥河声抱槛流。
片石长留苏子赋,荒原不散楚人愁。
论文况是登高日,藉甚逢君自胜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风露严城欲暮秋,重关灯火上黄楼。”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景象。秋风凛冽,露水沾湿了城墙,天色渐渐暗下来,仿佛到了秋天的傍晚。城门楼上,灯火辉煌,照亮了黄楼,显得格外醒目。
第二句:“山邀夜色当杯入,云拥河声抱槛流。”
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山峦好像在邀请我进入它的怀抱,河水的声音如同被云朵拥抱着一般,流淌在栏杆边。这里的“邀”与“拥”都是动词,表示动作;“夜”、“杯”、 “河声”等名词都作为宾语。
第三句:“片石长留苏子赋,荒原不散楚人愁。”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苏子是苏轼的字,他曾为赤壁赋而闻名。这里用“片石”指代《赤壁赋》中的“石”字部分,意味着苏轼的作品将永垂不朽。同时,“荒原”指的是广阔的原野,象征着楚国人民的痛苦与哀愁。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古代文人的传世之作和人民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第四句:“论文况是登高日,藉甚逢君自胜游。”
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在这里,“论文”是指讨论诗文,“况”是况且的意思。“藉甚”意为“何须”,表达对朋友来访的感激。“自胜游”意为“胜过自己的游历”。这里诗人通过谈论诗文,表达了对朋友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和追求。
整首诗以咏史抒情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