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随方阅岁华,曾承内旨赐袈裟。
安禅旧对江干树,卓锡初停海畔槎。
花应潮音常作雨,日蒸龙气稍成霞。
吾家亦近蓬瀛岛,白社归来路未赊。

【注释】

  1. 澄公:即智觉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
  2. 出世随方阅岁华:出家以后,随缘度日,观察世间万物的变迁。
  3. 曾承内旨赐袈裟:曾经承蒙皇帝下诏书赐予袈裟(僧人所穿的衣服)。
  4. 安禅旧对江干树:在江边修行时,常常看到江边的树木。
  5. 卓锡初停海畔槎:卓锡是指把锡杖立于岸边。槎(chā)是木筏。
  6. 花应潮音常作雨:花儿随着潮水的声音而开,就像下雨一样。
  7. 日蒸龙气稍成霞:太阳的热力使云气形成彩霞。
  8. 吾家亦近蓬瀛岛:我家里也靠近蓬莱和瀛洲这样的仙岛。
  9. 白社归来路未赊:回到家乡,道路还很长,时间还不紧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写智觉禅师回东海劳山的途中所作。全诗以写景抒情为主,表达了诗人对智觉禅师归乡路上的关心与祝福。
    首联“出世随方阅岁华,曾承内旨赐袈裟”,意思是说,出家之后,随缘度过时光,观察世间万物的变迁。曾承内旨赐袈裟,则说明智觉禅师曾经受到皇帝的恩宠,被赐予了袈裟。
    颔联“安禅旧对江干树,卓锡初停海畔槎”,意思是说,在江边修行时,常常看到江边的树木。卓锡初停海畔槎,则说明智觉禅师曾经立于岸上,将锡杖置于海畔的木筏之上。这里的“江干”和“海畔”都是地点名词,分别表示江边和海边。
    颈联“花应潮音常作雨,日蒸龙气稍成霞”,意思是说,花儿随着潮水的声音而开,就像下雨一样。太阳的热力使云气形成彩霞。这里的“潮音”是指潮水的声音,“龙气”则是一种祥瑞之气,代表着吉祥和美好。
    尾联“吾家亦近蓬瀛岛,白社归来路未赊”,意思是说,我的家也离蓬莱和瀛洲这些仙岛很近,回家的路还很长,时间还不紧迫。这里的“蓬瀛岛”指的是仙境之地,“白社”则是对僧人的一种称呼。
    整首诗通过描绘智觉禅师回乡路上的风景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智觉禅师的关心与祝福。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流畅,意象丰富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