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华月渺愁予,此夕风前得报书。
千里人归沧海路,百年泪尽白云庐。
方从宿草悲陈迹,况对寒梅忆索居。
闻道蓼莪诗总废,春园那不赋潘舆。
寄吴少溪宫录七十
空山华月渺愁予,此夕风前得报书。
千里人归沧海路,百年泪尽白云庐。
方从宿草悲陈迹,况对寒梅忆索居。
闻道蓼莪诗总废,春园那不赋潘舆。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空山华月渺愁予
- 解释:在寂静的山峰上,明亮的月光显得更加遥远和孤寂。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感到的忧愁。
- 背景:诗人独自站在山中,仰望星空,感受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 情感表达:通过对月亮和夜空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内心的空虚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第二句:此夕风前得报书
- 解释:在这寂静的夜晚,忽然收到远方朋友的来信。表达了一种意外的喜悦和惊喜。
- 背景: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收到来自远方的消息,使整个场景变得更加戏剧化。
- 情感表达:通过“得报书”这一动作,展示了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相互之间的思念。
第三句:千里人归沧海路
- 解释:形容人生旅途漫长,如同穿越大海一般艰难。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 背景:诗人通过比喻,将人生的旅程比作穿越海洋,反映了对生命旅程的深刻理解。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生活艰辛的理解和对生命旅程的感慨。
第四句:百年泪尽白云庐
- 解释: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付出,所有的悲伤和泪水都已化为尘埃。
- 背景:诗人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最终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生活的坚强和乐观态度,以及对过去的反思和总结。
第五句:方从宿草悲陈迹
- 解释:回忆起过去的种种,心中充满了悲痛和失落。反映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 背景:诗人通过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情感表达:体现了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深切怀念之情。
第六句:况对寒梅忆索居
- 解释:通过对比寒梅的坚韧和自己的孤独,表达了一种对坚持和忍耐的赞美。
- 背景:诗人在孤独的环境中,看到寒梅依然坚韧地生长,激发了对生命力的敬畏。
- 情感表达:通过对比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坚持和忍耐的赞赏和敬佩。
第七句:闻道蓼莪诗总废
- 解释:听说《蓼莪》等诗篇已经被废弃不用,表达了对诗歌传统的忧虑和担忧。
- 背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传统诗歌的价值被忽视。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切和担忧。
结尾:春园那不赋潘舆
- 解释:在春日的花园里,不再需要用华丽的车辇来装饰。强调了自然美的回归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 背景: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真正的美和宁静。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简约生活方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