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扶桑之下一杯水,一峰突出三千里。其北有济西有濮,当代词坛宗二李。
济南修文地府深,濮阳垂老卧空林。同时已抱千秋恨,异调俱称大雅音。
江淮当日嗟流落,尚玺先朝官不薄。双袖天风逐鸟还,一竿秋水知鱼乐。
至人遗形在杜机,如翁达生识者稀。不从北阙怀簪绂,不向西山采蕨薇。
安期大药欺人久,石家金谷谁能守。有田但种东陵瓜,有钱但买宜城酒。
只今号作北山人,素发丹颜八十春。蹑屐当闲青玉杖,呼卢时侧紫纶巾。
半酣击缶耳稍热,笑拥如花歌未歇。洛阳七贵眼中尘,长安五陵原上月。
天道有盈日有虚,得名得寿福已馀。璇闺况继中郎业,金匮还传太史书。
中郎太史亦尔尔,君家柱下差足拟。请为小著五千文,藏在白云封中石闾底。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李北山先生八十寿诞的祝福和对其文学成就的赞赏。
诗句解释:
- 君不见扶桑之下一杯水,一峰突出三千里。其北有济西有濮,当代词坛宗二李。
- “君不见”是一个常见的古汉语感叹词,用于引出下文或表达感慨。
- “扶桑”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人认为东方是日出之地。
- “一杯水”比喻事物虽小但能显现大道理。
- “一峰突出三千里”形容李北山先生的成就非凡,影响力深远。
- “济西”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山东省中部。
- “濮”也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河南省濮阳市。
- “宗二李”是对李北山先生的尊称,表示他在当代文坛与李白、李商隐并称。
- 济南修文地府深,濮阳垂老卧空林。同时已抱千秋恨,异调俱称大雅音。
- “济南修文”指济南的修文台,是古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 “地府深”比喻学问深厚,如同地下的府邸一样深邃。
- “濮阳垂老”形容李北山先生年纪已高,但精神矍铄。
- “同时已抱千秋恨”指李北山先生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同时也承受着岁月带来的遗憾。
- “异调俱称大雅音”是指李北山先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被人们称为高雅的音乐。
- 江淮当日嗟流落,尚玺先朝官不薄。双袖天风逐鸟还,一竿秋水知鱼乐。
- “江淮”泛指长江和淮河一带,这里指李北山先生曾在此地生活过。
- “尚玺先朝”指李北山先生曾经担任过官职,并且受到朝廷的重视。
- “双袖天风逐鸟还”比喻李北山先生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追逐着自己的理想。
- “一竿秋水知鱼乐”比喻李北山先生的生活如同秋天的江水一样宁静愉悦。
- 至人遗形在杜机,如翁达生识者稀。不从北阙怀簪绂,不向西山采蕨薇。
- “至人遗形在杜机”指李北山先生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 “如翁达生识者稀”比喻懂得这种境界的人很少。
- “不从北阙怀簪绂”指李北山先生不羡慕官场的名利和地位。
- “不向西山采蕨薇”指李北山先生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安逸。
- 安期大药欺人久,石家金谷谁能守。有田但种东陵瓜,有钱但买宜城酒。
- “安期大药”指的是道教中的长生不老药,传说中吃了可以延年益寿。
- “石家金谷”是古代贵族家族的代称,这里指富贵人家。
- “有田但种东陵瓜”比喻追求物质财富而不注重精神生活。
- “有钱但买宜城酒”指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文化内涵。
- 只今号作北山人,素发丹颜八十春。蹑屐当闲青玉杖,呼卢时侧紫纶巾。
- “只今号作北山人”指李北山先生晚年隐居山林,不再参与政治活动。
- “素发丹颜八十春”形容李北山先生虽然已经八十岁,但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容貌。
- “蹑屐当闲青玉杖”比喻李北山先生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拄着青玉杖行走在山林间。
- “呼卢时侧紫纶巾”指李北山先生喜欢打牌娱乐,时常戴着紫纶巾参加游戏。
- 半酣击缶耳稍热,笑拥如花歌未歇。洛阳七贵眼中尘,长安五陵原上月。
- “半酣击缶耳稍热”形容李北山先生饮酒畅快淋漓的状态。
- “笑拥如花歌未歇”指李北山先生饮酒唱歌时的欢乐场面。
- “洛阳七贵”指的是唐代长安城中的权贵人物。
- “长安五陵原上月”比喻李北山先生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 天道有盈日有虚,得名得寿福已馀。璇闺况继中郎业,金匮还传太史书。
- “天道有盈日有虚”指人生就像天地一样,有盛有衰,有起有落。
- “得名得寿福已馀”意味着李北山先生已经获得了名声和长寿,福气也已经很充足了。
- “璇闺况继中郎业”指李北山先生的家族继承了中郎家的优良传统。
- “金匮还传太史书”指李北山先生的事迹将会被载入史册。
- 中郎太史亦尔尔,君家柱下差足拟。请为小著五千文,藏在白云封中石闾底。
- “中郎太史”指中郎将和太史令两个官职,都是汉朝的重要职位。
- “君家柱下”指李北山先生家族世代担任的官职。
- “请为小著五千文”指希望李北山先生能够撰写一部五千字的著作。
- “藏在白云封中石闾底”指希望李北山先生的著作能够在石闾这个地方得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