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一幅绡,扫作千林碧。奇峰华嵂浮烟空,秀色横分白马迹。
山下草堂瞰古城,百花潭水飞春英。长杨翠柏蔽云日,静听似闻风雨声。
亦有高台临灌莽,岧峣百尺浮云上。何人月夜舒长啸,一声遥和竹林响。
台下悠悠河水来,乱帆东去接天回。青山一片明湖里,翠黛光摇宝镜开。
春风满岩杏花裂,光中乍见轻烟灭。赩如赤城霞,皎若天山雪。
修竹檀栾碧万竿,清风瑟瑟动庭兰。了然潇湘色,对此心神寒。
西北一亩丘,厥形如负局。仙人对弈挥素手,华山几更春草绿。
我披此图开心颜,一时坐我烟霞间。恍如身到辋川曲,目中已自无尘寰。
又似桃花源里去,碧流红雨不知处。黎阳仙翁圣代英,欲卧沧浪绝世名。
一朝解绂谢天子,杳然自写丹青里。有子重看上苑花,河阳万树还相似。
诗名:大伾山亭图歌为朱令君赋
注释
- 谁持一幅绡,扫作千林碧。
- “绡”:指画布或丝绸,这里指画布。
- 奇峰华嵂浮烟空,秀色横分白马迹。
- “华嵂”:形容山峰高耸。
- “白马迹”:比喻山中的美景如白马般纯洁。
- 山下草堂瞰古城,百花潭水飞春英。
- “草堂”:古代文人在山中建造的小楼,供休息和欣赏自然之用。
- “百花潭”:一个美丽的人工湖泊,春天时水面上漂浮着花朵。
- 长杨翠柏蔽云日,静听似闻风雨声。
- “长杨”:高大的树木。
- “蔽”:遮盖的意思,形容树木茂密,遮天蔽日。
- 亦有高台临灌莽,岧峣百尺浮云上。
- “岧峣”:形容山峦高耸入云。
- “浮云上”:形容站在高台上仿佛与天空相接。
- 何人月夜舒长啸,一声遥和竹林响。
- “竹林”:古代诗文中常用来象征幽静之地。
- 台下悠悠河水来,乱帆东去接天回。
- “悠悠”:形容水流缓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伾山亭的自然美景,通过具体的画面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如山川、建筑、草木等,构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特别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既展现了大伾山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