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烈烈霜满庭,天寒波深列宿明。孤堂四壁络纬鸣,念君远客忧思盈。
日月相逐逝不停,百川东下如建瓴。谁能怀忧心不惊,抚时感事中怦怦。
就枕假寐不能成,揽衣起步露沾缨。月出皎皎照前楹,群鸟栖树寒无声。
孤鸿何为中夜征,踯躅四顾伤人情,尔胡不归独屏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共七解。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西风烈烈霜满庭,天寒波深列宿明。
  • 注释:“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霜满庭”描绘了庭院内铺满了一层白霜的景象;“天寒”表达了天气寒冷;“波深”可能指水中波涛汹涌。这里的“列宿”指的是天上的星星,因为秋天的夜晚星空格外明亮。整句诗营造了一种凄冷、萧瑟的氛围。
  • 赏析:这第一句诗通过写景来渲染氛围,为后文的情感抒发打下基础。秋风凛冽,霜降满地,星辉闪烁,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孤寂的画面。
  1. 孤堂四壁络纬鸣,念君远客忧思盈。
  • 注释:“孤堂”指的是孤单的房屋或居所;“络纬”是一种昆虫,这里可能是指蟋蟀;“鸣”表示在鸣叫。整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空旷的地方(可能是户外)听到远处传来的蟋蟀声,引发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 赏析:这第二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蟋蟀的叫声不仅增添了诗的音响效果,也反映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1. 日月相逐逝不停,百川东下如建瓴。
  • 注释:“日月相逐”形容时间的迅速流逝;“逝不停”意味着时间一刻也不曾停留;“建瓴”原意指高山上的水流倾泻而下,这里比喻形势或局势的迅猛发展。整句诗描绘了日月星辰和河流水势都在不断前行,形象地展现了宇宙间万物的永恒运动。
  • 赏析:第三句诗以天文现象作喻,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事物的无常。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时间和生命流逝的感慨。
  1. 谁能怀忧心不惊,抚时感事中怦怦。
  • 注释:“怀忧”即心怀忧愁;“怦怦”形容心跳的声音,可能指因忧虑而引起的生理反应。整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世间变迁和人事沧桑,内心依然能够保持镇定和平静。
  •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从容,以及他对待生活的态度。诗人用心跳声作为比喻,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心理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1. 就枕假寐不能成,揽衣起步露沾缨。
  • 注释:“就枕”意味着躺在床上休息;“假寐”指假装入睡;“揽衣”是指起床的动作;“露沾缨”描述了衣服被露水打湿的情况。整句诗描绘了诗人试图入睡却无法进入梦乡,起身穿衣却被露水弄湿的场景。
  • 赏析:这是最后一句诗,它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诗人在夜晚独处的孤独与无奈。露水的沾湿不仅是物理现象,也暗喻了诗人心中的忧郁和不安。
  1. 月出皎皎照前楹,群鸟栖树寒无声。
  • 注释:“皎皎”形容月亮明亮的样子;“月出”指月亮升起;“前楹”指的是屋前的梁柱或横木;“群鸟栖树”描述树上栖息着的鸟儿数量众多。整句诗描绘了一轮明月高悬于天际,月光洒落在建筑物上的情景。
  • 赏析:这句诗捕捉了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月光的照耀让一切都显得如此平和。同时,鸟儿在树上安静地栖息,也为这份宁静平添了几分生机。
  1. 孤鸿何为中夜征,踯躅四顾伤人情。
  • 注释:“孤鸿”指孤独飞翔的大雁;“中夜征”表示大雁夜间飞行;“踯躅”意为徘徊不定;“四顾伤人情”描述大雁在空中盘旋寻找方向时,四周的景象引起了它的伤感。整句诗通过大雁的行为来象征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 赏析:最后两句诗以大雁的行动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挣扎求索,却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心理状态。诗中的“中夜征”和“四顾伤人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与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