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转桑干白日昏,防秋边垒万星屯。
先声几发金吾骑,力战犹传铁裹门。
豪杰此时须甲胄,封疆何地不乾坤。
似闻西镇分人我,蛇势常山请更论。

【解析】

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十四载(755)初夏,在长安写的一首送别之作。当时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后,直逼长安,形势十分严峻。于是肃宗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领兵御敌。李白对此表示祝贺,并写了这首诗。

上句:“雷转桑干白日昏”写天气变化: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天色昏暗。桑干河一带的天气变化大,说明战事吃紧。这一句既写景,也寓情。“防秋”是指防备敌人侵犯边境。这句是说,边防将士们正在昼夜不停地守卫着边塞,以防敌人入侵。这是诗人对国家忠诚的表白。

次句:“防秋边垒万星屯”,意思是说,边疆的军营里布满了星星似的士兵。这里的“星屯”是说军营密集如星宿一般。“防秋”指边防,“边垒”指边塞的营垒,“万星屯”即万军云集,形容军容之盛。“白日昏”和“万星屯”“力战犹传铁裹门”三句,都是写边防将士们的艰苦卓绝的战斗。

第三句:“先声几发金吾骑”。这句说的是先头部队已经发起了攻击。“先声”是指先锋部队率先发动进攻的意思,“金吾骑”是唐代禁军的精锐骑兵,这里指唐军的主力部队。这句的意思是说,唐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发起了攻击。

第四句:“力战犹传铁裹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唐军将士们在浴血奋战中,仍然像钢铁一样坚强。“力战”是奋勇战斗的意思,“铁裹门”是盾牌的别名。这里是比喻唐军将士勇猛善战,坚不可摧。

最后两句:“豪杰此时须甲胄,封疆何地不乾坤。”是诗人送给郭子仪的临行赠言。诗人认为,郭子仪是个英勇善战的将领,只要他披挂上盔甲,就能战胜一切敌人。“豪杰”是说郭子仪有雄才大略。“须甲胄”是指需要穿上战袍,戴上头盔。“封疆”指国土,“乾坤”指天地、宇宙。“封疆何地不乾坤”是说,无论何处都是天地、宇宙,只要有郭子仪这样的英雄人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赏析】

本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夏,当时安禄山叛军攻陷潼关以后,直逼长安,形势非常紧张,玄宗不得不把郭子仪从朔方前线调回京城任朔方节度使,以抵抗叛变。李白写此诗时,正值诗人与友人相别之时,因此诗中既有送别之意,又充满了对郭子仪的赞颂。诗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郭子仪率领唐军英勇抗击安禄山叛军的情景,热情歌颂了他的英雄业绩和爱国精神。全诗气势豪迈,笔势雄奇,感情激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