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关塞尚屯兵,万里防胡拱汉京。
不为翠华临远道,岂应金甲废深耕。
转输坐见司徒急,经略亲看相国行。
莫讶至尊忘北顾,显陵迁附圣人情。
【注释】
春怀三首:作者在长安时,曾作《春日忆二弟》、《春日忆二弟》等诗。此为组诗第三首,借咏史抒怀。春深关塞尚屯兵,万里防胡拱汉京。
翠华临远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安禄山叛乱。次年,唐玄宗幸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缢贵妃。事见《资治通鉴》。此诗当指此事。
金甲废深耕:据《旧唐书·李林甫传》,安禄山反叛时,玄宗欲亲征,李林甫曰:“今乘舆所幸,皆边功之将,陛下若自将,必败亡耳。”乃令哥舒翰守潼关,以待敌。事见《旧唐书·哥舒翰传》。
转输坐见司徒急:据《新唐书·李林甫传》,李林甫为相后,专权用事。他任宰相期间,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支,都实行“两税”制度。当时,各地赋税,由节度使、观察使、刺史掌握。他们往往把本应上缴中央的赋税,私藏起来。因此,朝廷经常要派人去“勾覆”,即到各地去核实征收的数额。这在当时是一种常法,但李林甫却借口国家困难,不派勾吏。所以,“转输”一词,在这里有双重含义。既说明李林甫对财政收支的严格控制,也说明他的专横跋扈,不顾大局。
经略亲看相国行:据《资治通鉴》:肃宗即位以后,命郭子仪领朔方节度使,镇守河中。不久,又加代北制置使,总揽河东、朔方、河北诸军。李林甫对此极为不满,曾对肃宗说:“天下承平之时,将相带兵,犹恐其生事;况今寇贼未平而先委节钺,是无异使盗贼出身耳。”可见他对肃宗的这种做法非常不满意。这里,“经略亲看相国行”,就是暗讽肃宗的做法。
莫讶至尊忘北顾:据《资治通鉴》,至德二年(757),安史叛军攻陷潼关。九月,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这时,肃宗虽然已登极,但他仍然念念不忘收复长安和洛阳。所以,诗人在这里说他不要以为皇帝忘记了北方的战事。
显陵迁附圣人情:唐代的皇帝陵墓,一般都有陪葬墓。如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有昭陵九十九泉。武则天的乾陵,也有乾陵万寿山。这些陪葬墓,多是由陪葬的人自己选择的。所以,诗人说,这些陪葬的墓,都是圣人的意思。
赏析:此诗写于天宝十四载(755),当时安禄山起兵叛乱。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时写的三首《春日忆二弟》之一。《旧唐书·李林甫传》说他“善揣摩上意,迎意取容”。《资治通鉴》说他“性阴狡倾巧”,“持身廉正,内怀诡谲”。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他的这种性格。全诗四句二十八字。第一句叙事,交代了安禄山起兵叛乱的背景;第二、三两句分别从两个方面揭露了李林甫的奸诈、专权;最后一句则表示了诗人对他的憎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