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穹庐色,檀槽压酪浆。
俄闻五校至,去逐六骡亡。
蒲类天如赭,燕支月似霜。
前军又铙吹,生得左贤王。

诗句原文:

不断穹庐色,檀槽压酪浆。

俄闻五校至,去逐六骡亡。

蒲类天如赭,燕支月似霜。

前军又铙吹,生得左贤王。

接下来我将根据每句诗进行翻译以及提供相关注释:

  1. 不断穹庐色,檀槽压酪浆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边疆上连绵不断的蒙古包(穹庐)。檀木制成的长笛(檀槽)发出的声音与奶酪(酪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氛围。
  • 赏析:通过描绘蒙古包的颜色和声音,诗人形象地勾勒出了边关的壮阔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和战士们的生活状态。
  1. 俄闻五校至,去逐六骡亡
  • 注释:忽然间,五个骑兵部队(五校)赶到,接着是六匹马被驱赶着逃跑。这里的“校”可能指的是军队或巡逻队伍中的一小队。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边疆战事的突发性和激烈程度,五校的到来意味着敌军的威胁,而六匹战马的逃亡则显示了战斗的残酷性。
  1. 蒲类天如赭,燕支月似霜
  • 注释:这两句描绘了边关特有的自然景色。蒲类地区的天空呈现出赭石般的颜色,而燕支山的月亮则像寒霜一样皎洁。
  • 赏析: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边关环境的恶劣和荒凉,同时也体现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和勇敢。
  1. 前军又铙吹,生得左贤王
  • 注释:在前方的军号声中,一位名叫左贤王的人物被俘获。这里的“生”可能指的是活捉或俘虏。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战场上的胜利和荣耀,也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影响,即在生死边缘时人们可能会做出不同寻常的选择。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战争的场景和士兵的生活,还反映了边疆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通过这些生动的细节,诗人传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