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为传法,南下岂离群。
夜梵神鱼响,秋空法雁闻。
浮杯洞庭月,飞锡衡山云。
若向黄梅去,心香一寄焚。
诗句释义及注释
西来为传法:此句表达了僧人向西传播佛法的决心。“西来”指的是僧人从东边出发,往西边去,即向西方传播佛法。“传法”是指传授佛经和教义,是佛教徒的主要使命之一。
南下岂离群:这句话表示僧人南行的目的不是为了远离人群或独自修行。“南行”可能指向南走,前往楚地。“离群”意味着与同伴分开,独自行动,但这里更强调的是为了传播佛法而进行的一种集体活动。
夜梵神鱼响:夜晚,寺庙中传来梵呗声(一种诵经的声音),伴随着鱼儿的叫声。“梵呗”是一种佛教仪式中使用的颂唱形式,通常在夜间进行。这里的鱼叫可能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安宁。
秋空法雁闻:秋天的天空中,飞翔的大雁被佛法的声音所影响,仿佛听到了佛音。“法雁”是对大雁的一种称呼,可能因为它们迁徙时会形成有序的队伍,象征着佛法中的秩序和规律。
浮杯洞庭月:僧人在洞庭湖边漂浮着酒杯,欣赏着明亮的月光。“洞庭”是中国的一个湖泊,位于湖南省。这里的月光可能象征着宁静和神圣。
飞锡衡山云:僧人乘坐飞锡(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前往衡山(中国五岳之一)。这里的云可能指的是山间的云雾,象征着旅途的艰难和对高僧虔诚的尊敬。
若向黄梅去:如果僧人决定前往黄梅这个地方(具体地点不详),他可能会在那里停留并布施。黄梅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佛教中某个特定的地区,如黄梅戏发源地等。
心香一寄焚:僧人将心中的愿望和信仰寄托在香烟之中,然后将其焚烧。这象征着通过宗教仪式来表达内心的敬意和愿望。
译文
向西传播佛法,不为离开人群;
深夜梵呗声中,听鱼儿的呼唤;
秋日洞庭湖上,赏明月清辉映照;
飞锡衡山云间路,心怀虔诚敬仰;
若往黄梅去,愿以香火表心意;
心香一寄焚,虔诚之愿昭示天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佛教僧人西行求法、传播佛法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僧人内心的信念和追求。例如,夜晚的鱼叫和洞庭湖上的明月,都象征着佛法的神秘和庄严。同时,僧人的行为也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佛法的虔诚。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黄梅这个地方的向往和尊重,以及通过香火表心愿的虔诚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表达了深刻的佛教思想和情感。